首页 > 压力 > ​ 高考压力大还搞素质教育?清华附中校长的回答亮了
​ 高考压力大还搞素质教育?清华附中校长的回答亮了
压力
素质教育
校长

2024-05-18 01:00:00

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一共十二年。这十二年在应试教育的模式和压力下,大部分学生经历的就是吃饭上课做题睡觉这样单调重复的生活。就像高压下运转的机器没完没了,浑浑噩噩。走向工作岗位和社会,没有了“标准答案”的保驾护航,许多人在持续的强压下失去了幸福感,觉得时间不够用。休闲?貌似成为了遥远陌生的词。相比之下,北京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提起“应试教育”的问题,称“那根本不是问题”。2017年4月26日,在北京的梅地亚中心,王校长与《加油!向未来》制片人王雪纯等节目主创进行了一次有关科学素质教育的讨论。此时距离节目的“科普进校园”活动进入清华附中已经过去了半个月,在跟当时同样是轻松愉快的氛围下,一个颇新颖的理念逐渐清晰:大众传媒和素质教育的结合或许能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王校长说他的教育方法可是有科学道理的:深度体验式的丰富活动会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为主动并滋养智力的增长。高考压力山大,学生哪有时间精力去“活动”?比起课业的繁重,似乎“素质教育”更成为了一个容易被吐槽的“雷区”。笔者作为一名经历了中国式应试教育的过来人,感觉清华附中让学生学习之余还要“加磅”多少有些不务正业。王校长可不觉得这是什么尖锐的问题。“我们工作的时候,如果幸福感很强,很有创造能力,干活的效率就高。学习也是一样的,被动地被灌输知识造成不快乐,单调,怎么可能很好的学习?”机器效率谈零件,人的效率论幸福幸福感与效率一直是正相关的。可许多老师和学生眼中的“休闲”又是宝贵时间的“背叛者”。《加油!向未来》节目组走进了将近20所学校了,就在昨天笔者经过其中一所学校时,发现教学楼的大屏上,在播放第一季的节目。许多别校的校长和老师也对我们说观看节目已经成为了他们课堂内容的一部分。寓教于乐,而今可以通过科普类节目中的大型科学实验来实现,既可以学习知识,又能把提升的幸福感带到其他的学习中提高效率。时间和精力两兄弟,看来该想想怎样拥抱素质教育了。电视节目中同名图书中“加油科普进校园活动”中的大象牙膏实验如果能变被动为主动,还用担心应试成绩?王殿军校长通过组织“科学实践课”和担任各种学生设计大赛的评委,发现引导学生参加活动实践的教育方法能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有一次,几个小组的学生要通过独立思考和动手,完成一套设计——房屋的主人几个月不在家,可是屋里有一盆花。怎么让这花自动’养’自己?每一组都特别有想法。有的要设置传感器控制窗帘,有的给花盆安了装置让它能移动,还有些组考虑到了花盆的自动旋转,甚至开发了一套联动装置,能给花播放音乐。”“这些培养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活动会让学生更加体会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因为不学习就没法解决问题。丰富多彩的创造性活动会让他们认为学校生活是有意义的,这样在课堂上他们才能更积极去学习知识。”还一门心思训练记忆?小心得了脑力丢了脑子对创新性的培养重于记忆力,没有标准答案需要亲自思考动手,看似与应试教育有些矛盾。但是看看现在我们的生活,死记硬背的知识和学生时代那些以知识储备量衡量学生优劣的方法还适用吗?我们真的需要有脑力却没脑子的人吗?兴趣,好奇心,这些词的重要和它的魅力,笔者认为怎么说都不为过。《加油!向未来》正是以引起好奇心为出发点,在通过实验验证了原理和背后的知识后,通过科学的解读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兴趣。好多观众看了节目“口香糖开椰子”的实验后,都自己动手琢磨起来。去年夏天,“非牛顿流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成了网红词汇。2017年4月15日,在杭州举办的菠萝科学奖活动中,《加油!向未来》在浙江省科技馆设立了自己的展区——吸尘器爬墙,成为当天的大热门,我们对好几台吸尘器进行了过热保护,让他们轮流上阵。最小的体验者谢紫嫣9岁,体验之后拿起纸和笔认真地记录这背后的原理,尽管许多字都是用拼音代替的。节目组的人后来在朋友圈转发科普类文章,她都会点进去看和点赞。看不明白还会问老师。智力是个好东西,你要用丰富体验去滋养“许多校长和老师都意识不到,学生的智力是需要滋养的。刚进入小学时我们的脑发育是不够完善的,成年后我们都希望有能力健全的大脑。从不断吸取外来知识到能独立思考,这种智力上的增长需要多样性的活动和新奇有神秘感的事物去刺激我们。就像天天吃一种菜也能活,但是会营养不良,不健康。智力的发育是一个道理。”王校长组织学生去看话剧,听音乐会,参观科技馆,动手做实验,让知识活起来。他还提到,大部分教育资源缺的就是“体验”,课堂知识与实际动手之间依然有距离感。都说“深度沉浸式体验”好,但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呢?你本人才是让远观变为通俗的关键听了王校长的一番回答,可能我们要对“体验”重新下定义了。 “有科技却没科学不行,光是看高端技术也不能有效培养我们的理性思维。只有亲眼看亲自动手和思考,才能掌握探索求证的科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处理和理解事物的方式。”《加油!向未来》第一季中,张腾岳亲身在风洞实验室,实验通过身体作出哪种姿势,能让自己浮得更高;伊一在航天城体验中心,在被竖立起来的跑步机上跑步,体验失重训练。节目中几乎所有实验,都有人参与其中。提问,实证,解答,这整个过程,因为参与感的提高,也让观众加深了对其中科学知识的印象。不知你们是否合笔者一样,思维也在跟着一起转,不断修整自己的思考方式。节目中也加入了许多对前沿科技的通俗普及。通过一次平衡实验让我们大概了解航天员需要怎样的平衡能力以及平常人面对平衡考验的表现伊一在航天员刘洋的陪同下体验航天员的初步训练科学节目是龙头,那怎么舞龙呢?“科普或者科学类节目的最主要目的,绝对不是通过这些知识培养科学家。比如《加油!向未来》,通过实验的神奇现象激发兴趣,在观众心中埋下一颗种子,他们会有进一步学习科学知识的动力,甚至有些人从此多了一个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选择。也通过对先导实验的观察和思考,对接下来问题的讨论,加上大型实验的操作和呈现,不仅普及了科学知识,更告诉别人科学精神是什么,科学方法怎么应用。”这是王校长所说的“龙头”。节目中几乎所有实验都是有人参与的有时甚至人也成为道具的一部分遵循猜想——验证——解答的方式“要舞龙,除了龙头,还得有龙身。而从电视节目延伸出来的后续活动,就是那龙身。”“加油科普进校园”正是为了让节目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之后,让其落地。活动在清华附中时的情景让大众传媒为教育添一抹亮色大众传媒而今普及范围广,也更易于接受。节目会引导学生去想“为什么”,“还有什么”,“我还能做什么”,这时候,他们需要身边有可以参观参与,可以继续学习探究和创造的资源和帮助。这是科普更深刻的意义,也是节目组“科普进校园”活动的初衷。接下来,《加油!向未来》也会有更高更远的追求。要让节目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需求,要激发更多主动和创造,笔者认为这任重而道远,也必然会发生。《加油!向未来》同名图书,扫码即可购买!

上一条 下一条
类似笑话
热门笑话
其他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