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其實好簡單的,跟我學習麵部診斷等中醫方法,會診斷病也能治好病了,很有成就感喲。
沒有事情的時候掐掐自已身上的穴位,所謂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哪裡痛就掐哪裡,多掐幾次就不痛了,血脈也就通了,讓自已的血液正常流通。 哪裏長痘或斑哪裡就有問題:
手 手神門穴: 手腕橫紋處,從小指延伸下來,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處:幫助入眠,調節自律神經,改善心悸。內關穴:
位置在手掌麵關節橫紋的中央,往上約三指寬的中央凹陷處:幫助入眠,可調節自律神經,抒壓/解除疲勞,改善胸痛、心悸、盜汗,舒緩腹脹感,治頭暈目眩。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各手指指甲旁邊:
手心拇指(肺經)、中指(心包經)小指(心經)手背食指(大腸經)、無名指(三焦經)、小指(小腸經):抒壓/解除疲勞。合穀穴:
先以右手拇指內側橫紋,對應左手虎口,拇指下壓所按之處即是,或著食指拇指併攏,虎口處出現隆起肌肉,狀若山丘,往後走為山穀凹陷處,即是此穴:抒壓/解除疲勞,消除黑眼圈,眼部減壓,避免「中痧」,增進免疫力,提神醒腦,可舒緩肩頸肌肉僵硬。曲池穴:
在手肘關節彎曲凹陷處:抒壓/解除疲勞,有疏風清熱的作用,助排便,解除掉髮危機,可讓肌膚循環改善,避免「中痧」。勞宮穴:
中指及無名指往下延伸交會的凹陷處,位置大約在握拳時,中指點於掌心的位置:提神醒腦、清心安神。手指的肺穴:
無名指第一指節中點:解除掉髮危機。手指的肝穴:
無名指第二指節中點:解除掉髮危機。頭
百會穴: 位置在頭頂,以兩邊耳尖劃直線與鼻子到後頸直線的交叉點:可舒緩肩頸肌肉僵硬,預防頭痛,提神醒腦,解除掉髮危機。風池穴:
雙手掌心貼住耳朵,十指自然張開抱頭,拇指往上推,在脖子與髮際的交接線各有一凹處:消除黑眼圈,眼部減壓,改善頸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頭痛。臉
承泣穴: 眼球正下方,眼框骨凹陷處:消除黑眼圈、眼部減壓。睛明穴:
眼頭起點處:消除黑眼圈、眼部減壓,可舒緩肩頸肌肉僵硬,預防頭痛,提神醒腦。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攢竹穴: 約眉頭附近,眉稜骨向眼眶凹陷之轉折處:消除黑眼圈、眼部減壓。 魚腰穴: 眉毛中點:消除黑眼圈、眼部減壓。 絲竹空穴: 眉尾處:消除黑眼圈、眼部減壓。 太陽穴: 眉梢與眼角之間,向後方約一指寬的地方:消除黑眼圈、眼部減壓,可舒緩肩頸肌肉僵硬,預防頭痛,提神醒腦,解除掉髮危機。 耳 耳穴中的脾、胃兩穴:針對腸胃不適、控製食慾。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耳穴中的神門(位於耳上方三角窩處)、心區、內分泌及皮質下等穴:針對疲倦且睡眠品質不好。
耳穴中的髖點、膝點及頸椎點等處:針對腰痠背痛。 腿 足三裏穴: 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修飾曲線,恢復窈窕、促進腸胃功能的恢復、促進代謝。陰陵泉:
膝蓋下方,拇指與食指由膝蓋往下,扣住脛骨兩側縫隙可壓到一凹陷處,小腿脛骨內側緣,往上推到盡頭的地方:修飾曲線,恢復窈窕、促進腸胃功能的恢復、促進代謝。三陰交穴:
腳內踝最高點上方約四指幅:改善失眠。陽陵泉穴:
小腿外側,膝下1寸之凹陷,腓骨小頭附近:改善腿酸腿粗。承山穴:
踮起腳尖,足跟輕提,在小腿肌肉正中出現凹窩處:改善腿酸腿粗。 湧泉穴: 位於腳底人字中心,往下約1/3處的凹陷處:改善失眠。身體
水分穴: 肚臍上2公分處,腹部中線上:修飾曲線,恢復窈窕。關元穴:
肚臍正下方4指寬處,腹部中線上:修飾曲線,恢復窈窕。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膻中穴:位於兩側乳頭正中間與胸骨中線的交接點:情緒鬱悶、心悸、焦躁等有緩解作用。肩井穴:
位於第七頸椎下與肩膀外高骨突起(即鎖骨肩峰端)連線中點:消除肩膀酸痛,幫助入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