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Tiberio Frascari,義大利環球旅行攝影師|來源:去驢行 如果不是因為戰爭,也許今天的西亞文化會留下更多的可能。位於約旦南部的佩特拉古城,坐落於亞巴林山脈的穆薩穀地之中,古城建築皆鑿巖壁而成,狀如巖上的巨型浮雕,氣勢恢巨集。 古時水運並不發達,沙漠商隊運送貨物主要走陸路,佩特拉又剛好位處中東地區從阿拉伯半島到地中海的最重要的貿易通道上,善於經商的納巴泰人通過將佩特拉建立為主要的區域貿易中心,通過向商人提供方便來收取服務費,同時也向商人們徵收稅款,以此來增加收入,積累財富。 日益增多的財富給納巴泰人帶來富足的生活的同時,卻也引來了危機。據載,一希臘王朝覬覦佩特拉日益增多的財富,在公元前312年,派出大量軍隊試圖洗劫這座城市,還好機敏的納巴泰人懂得巧妙利用該地區的山地地形來抵禦攻擊。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納巴泰人,不光善於經商,由於是沙漠上的遊牧民族,他們習慣於生活在貧瘠的沙漠中,在收集雨水、農業和石雕等方麵也特別嫻熟。佩特拉的蓬勃發展在公元1世紀達到頂峰,其著名的地標建築卡茲尼(Al-Khazneh)在這時全麵建成,這時的人口也達到峰值,估計有2萬居民。 由於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同時經濟上又繁榮富足,佩特拉猶如一塊香餑餑,始終有周邊的國家對之垂涎。通過利用地形成功抵禦之前侵略者入侵的佩特拉,終究是沒逃過羅馬帝國的侵佔。 公元106年,羅馬帝國軍隊抵近納巴泰王國迫使納巴泰人投降並將王國改名為阿拉伯彼得雷亞,佩特拉正式由羅馬人接管。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羅馬帝國統治下的佩特拉,依舊繁榮昌盛,商道、灌溉設施等基礎設施也得到很大改善。但隨著海上貿易路線的出現,越來越多的貨物運輸走水路,曾是陸路貿易路線上重要樞紐的佩特拉,其重要性被逐漸削弱。隨後,這裡又陸續經歷了300多次的地震,許多建築物在地震中被摧毀,滿目瘡痍的佩特拉被逐漸遺忘,雖然在古羅馬帝國之後,這裡又先後成為拜占庭帝國和伊斯蘭帝國的一部分,但始終無法扭轉佩特拉的命運。 公元三世紀的之後的漫長歲月裡,佩特拉徹底淡出文明視線,被遺忘得只為當地部落所知,只有少數遊牧民族在這裡放牧山羊。在瑞士探險家約翰·跰德維希¹眯克哈特(Johann Ludwig Burckhardt)於1812年重新發現它之前,對世界其它地方而言,這是一個完全未知的地方,因此這次的發現引發了世界廣範圍的興趣。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佩特拉四周懸崖峭壁環繞,在古代是個易守難攻的地方,唯一的通道是岩石山體間的一條縫隙。古城以其岩石建築和水管係統而聞名,也因其赤褐色的岩石在陽光照射下會呈現出耀眼的玫瑰色而讓世人驚歎不已(佩特拉因此還獲有“玫瑰城”的稱號)。 它是約旦的象徵,是約旦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考古遺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描述為“人類文化遺產最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 本文作者已簽約快版權維權服務,轉載請經授權,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oments.com/1946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