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入夏感受,你可能用一個字就概括了:熱。
即使熱度不減,吹冷氣、吃冰棒、睡涼被也能幫身體短暫“降溫”。在醫生眼中,夏天用“涼”對抗“熱”的方式反而傷身,最好的辦法是“熱”著過。 中醫,告訴你夏季養生的3個階段,教你用“熱養”給秋冬攢下好身體。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普內科副主任醫師張秋霞 提到
夏季養生分3段 《黃帝內經》中曾提到過“夏三月”的養生方法, 這裡的“夏三月”,指的是農曆的四、五、六三個月, 又分別稱為孟夏、仲夏、季夏。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雖然都屬於夏季,但養生方麵卻存在差別。孟夏
天氣變化大,要保暖 夏季始於農曆四月,公曆5月,謂之孟夏。 包括立夏和小滿兩個節氣。此時天氣逐漸炎熱, 萬物繁茂,人的生理狀態會發生一些改變。“立夏”(每年5月5日,或6日、7日),屬春夏之交的標誌,
此時春天剛過,萬物呈蓬蓬勃勃的生長趨勢。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儘管氣候逐漸炎熱, 但北方天氣仍然不夠穩定,還會出現陰晴交替、 冷暖變化的情況,所以要注意隨時增減衣服。立夏後,隨著氣溫升高,人們容易出汗,
此時要注意不可過度出汗,運動後要適當飲溫水,補充體液。“小滿”(每年5月20日,或21日、22日),
麥穗飽滿,標誌炎熱夏季正式開始。 小滿後氣溫明顯升高,雨量增多,但早晚仍會較涼, 氣溫差較大,尤其是降雨後氣溫下降更明顯,因此要注意適時添加衣服。尤其是晚上睡覺時,要注意保暖,避免著涼受風而感冒。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同時也應當順應夏季陽消陰長的規律,早起,適度晚睡(不宜晚於23點), 保證睡眠時間,以保持精力充沛。仲夏
高溫來臨,忌涼 仲夏陽氣盛,忌冷水浴。夏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夏, 即農曆五月,公曆6月,包括芒種和夏至兩個節氣。“芒種”(每年6月5日,或6日、7日),標誌高溫、高熱的盛夏時節即將到來。
“夏至”(每年6月20日,或21日、22日),盛夏開始,進入陽氣最旺時節。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這一時節的養生保健,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
忌冷水沖頭、淋浴,飲食上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精神要放鬆。還應及時補水,多食雜糧,冷食瓜果要適可而止。季夏
進入伏天,注意避暑 此階段是夏季的最後一個月,即農曆六月,公曆7月, 包括小暑和大暑兩個節氣,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月份, 因此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說法。“小暑”(每年7月6日,或7日、8日),炎熱即至,
此時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也是進入伏天的開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們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防中暑。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民間度過伏天的辦法,就是吃清涼消暑的食品。這一時節的飲食,一定要注意衛生,且要節製,
不可貪食過量;不要過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大暑”(每年7月22日,或23日、24日),炎熱至極。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 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出汗較多, 人們常出現“無病三分虛”的情況。因此,除了及時補水,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的清淡湯水,
如用沙參、西洋參、玉竹、淮山等煲湯,以強健體質。夏季“熱養”的5個方法 即使在夏天,如果不注意保暖,
身體會出現明顯的寒象,比如精神萎靡、新陳代謝緩慢、 有汗排不出、身體畏寒、四肢冰冷、容易感冒、腹瀉胃疼、 患腸道疾病等。還有一些病症不會立即發作但會潛伏體內,給秋冬留下病根。中醫講養生要順應時節,夏天該熱就得熱,該出汗就得出汗。
因此,我們要順著季節規律,採取以熱製熱的“熱養”法。 1、飲食避涼
飲食上應注意少食生冷食物,《壽世保元》中說: “夏日伏陰在內,暖食尤宜”。張湖德認為,俗話說,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處方”,夏天應該用薑等食物來溫中散寒, 把生薑、紅糖一起沖泡後服用效果更好。 不要長時間待在封閉的空調房裡,也要注意避免淋雨。 2、熱水泡腳
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熱水泡腳可以供給它能量。 熱水泡腳能夠使氣血運行通暢,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 增強新陳代謝。水溫以42℃~45℃,溫暖舒適為宜。 3、洗熱水澡
熱水洗澡會使身體的毛細血管擴張,有利於機體排熱、排毒, 水溫一般控製在30℃左右為宜。另外,也可以用熱毛巾擦臉擦身, 不但容易去除灰塵汙垢,還能夠排汗降溫,使皮膚透氣,讓人感覺涼爽、舒適。 4、解暑喝熱茶
炎炎夏日,熱茶比涼茶更能解暑消渴, 這是因為熱茶利於汗腺排汗,可以達到散熱的效果。而且茶能提高脾胃運化能力。夏日受歡迎的冷飲雖然消暑立竿見影,
但只是短暫地給人體降溫,並不能真正解渴。 5、運動“以汗製汗”
《易經》裡講“運則生陽”,夏天運動,可以加速體內的新陳代謝, 並且有助發汗。楊力認為,夏天要“以汗製汗”,而運動就是重要的排汗方式。 鍛煉還可以加強熱適應,提高人體調節體溫的功能,防止中暑和一些常見的熱證。需要提醒的是,夏季運動時間很重要,
不要選擇太陽最毒的正午,因為大汗淋漓會傷氣血。一般建議選擇早上,選擇慢跑、太極、跳操等不太劇烈的運動方式。
女性比男性更需“熱養” 通常情況下,男人怕熱、女人怕冷。 從中醫上說,女人生性陰寒,所以怕冷;男人生性陽燥,所以怕熱。從生理角度分析,男人和女人生殖係統的不同也造成了他們的溫度“差異”。
男人的生殖器官不耐高溫,需要維持比體溫低的溫度,否則會傷害精子。 而女人的生殖係統最怕冷,若不注意保暖就容易出現月經不調、痛經等。因此,女性更需要熱養。
另外,女性的熱適應比男性差,尤其是體質比較寒的女性, 更該注意保暖。建議從以下幾方麵改善女性“體寒”現象:補充鐵質
女性最好少吃寒性、生冷食物,尤其是畏冷、手腳經常冰涼、 易傷風感冒,以及處於生理週期的女性更應注意。怕冷的女性可增加含鐵量高的食物,
如動物肝臟、瘦肉、菠菜、蛋黃等。生薑、紅棗等溫性食物可多吃些, 銀耳、檸檬、西瓜、梨等食物盡量不要在月經期間吃。多活動下半身肌肉
體內的熱量多由肌肉所產生,特別是通過下半身肌肉的運動, 能有效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平時多跑步、跳繩、快步走,能將全身各個部位都調動起來。用溫水做家務
有數據顯示,熱水是冷水清潔和殺菌效果的5倍。 做家務最好多用溫水,不僅舒適,還能預防關節炎。 洗冷水澡更是女性大忌,由於水溫過低,人體會感到寒冷, 產生一係列應激反應,如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神經緊張等。在空調房要常備披肩
待在空調房時,要備一個長袖衣服或披肩, 尤其是在出風口下工作的人,要準備毯子、 護腕,保護頸部、肩部和腕部,避免冷風直吹。頸椎病、腰間盤突出、關節炎、痛風、受過外傷的位置,
受涼會誘發症狀,比如疼痛和僵硬,要注意這些部位的保暖。屋內溫度一般保持在26℃就好。不要徹夜開空調,
晚上開一會兒,待室內溫度降下來就關掉,以防第二天肌肉酸痛、不靈活。保證規律睡眠
充足的睡眠有利於儲藏陽氣。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出去曬曬太陽, 這是讓身體暖起來的最好辦法,不過應避開紫外線過強的時候最後,快分享出去!
夏季雖熱,但卻更該熱養身體! 才能為冬天打好基礎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