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关于《柳别行》和《雪归行》原文以及诗社大佬的评价(2)
关于《柳别行》和《雪归行》原文以及诗社大佬的评价(2)
原文
诗社
评价

2021-11-01 01:00:00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此诗之妙,全在未章。绝世文情,千古常新。”《柳别行》杨柳风前春心软,杨柳人处临行缓。絮絮绵绵忧思易,涟涟涕涕惜别难。问君此去几时还?何忍佳人独倚栏。玁狁猖獗难言期,念卿之时若卿还!送君之处春满地,十里长亭柳依依。折翠含鬓寄相思,东风不语眼含碧。快鞭一啸策风去,茜裙一抁盈盈立。花若凋敝风咽凄,人逢别离柳惊泣。金戈剑影乱马鸣,吹角梦回杨柳庭。惜春长念人归去,庭中斜栏人自凭。戎狄快马居难定,孤庭春色倍伤情。烟柳断肠梦君影,胡赛凄笙念闺名。枕上兵笺人不寐,枕下柳枝惹旧泪。泪眼望柳泪易干,泪干春尽人憔悴。昔人面影渐远邃,杨柳惊梦自斟醉。醒时噙泪望故园,杨柳依旧望春归。《雪归行》风雪漫野归途恨,白日云曛日昏昏。霜絮影寒瑟瑟冷,足皲趾裂凄凄困。君归此悉何伤悲?昔日依人掩空门。破冰策驹马不行,履雪负情人断魂。春尽冬寒复年年,一去十载渺无觅。无数宵凄拟霜雪,於怀满腑天悲泣。雪是今梦犹念卿,人非昔时归言惧。孤卧寒雪谁相问,风刀霜剑严相逼。斜风故故回孤棹,寒山郁郁隐失翠。可怜楼上凭栏人,不知青丝何独悴!深院故雀惊枝雪,空庭归人卿不泪。何不泪?何不泪!十载泪尽难独寐!雪消春至不见卿,千里苦归心无寄。饥寒愁绪交织乱,怨雪皑皑偏自欺!古来战乱皆悲情,忍把旧人消薄幸!哀哀切切相去远,风雪归人寥孤行。             周夕雯于4月2日晨  (二)L学姐《柳别行》这首诗应该是以一个送丈夫千里从军的女子角度落笔,但问题有:(1)视角的切换有点奇怪,中间插入的金戈铁马应为女子想象征人的情状,但这样措辞打乱了整首诗的意境。闺怨哀婉,更多的是描述女子一方的所思所见所想,下笔即女子的视角,景物的切换顺序即体现目光转换顺序。这是其中一种。还有一种是以第三人称视角,会出现梳妆之类的描写,“懒起画娥眉”就很典型。这首诗中有大量的心描,那应该是第一种。抒情虽有感染力,但视角的混乱会导致逻辑感缺失。(2)诗的艺术价值在于以多种表现手法,将环境中的客观事物和自身主观情感建立联系。既选“柳”为主要意象,诗中应出现更多的以柳写愁,而不是反将柳推出故事主线当衬托,这种关系的建立在于以我观物的情景交融感和意境的构造,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整首词几乎以月为唯一意象,但由之感慨有很多的想象的虚景,显得饱满充实。这首诗的缺陷就是意象不统一,太实,没有真正离别之感。当心情寂寥之时,见柳如见人,会衍发一定的观景逻辑和构句顺序,你可以自己写成白话诗体会,发现景和人之间没有建立起关系,也没有那种真正触景生情的感染力。(3)不要为了构句而强添词,读起来有时会莫名。例如:“故园”这个“故”字没有来头啊,是谁在望?还有“玁狁猖獗难言期”这翻译成白话会发现“期”没有修饰语,而且像客观叙述事实,没有感情。离别之人可能会有“恨”的感觉,为何要猖獗使自己心爱之人远赴疆场?这样的。没有经历体验,可以不写,这是迷茫。(4)感情不具体。只有恨离别,可每种别离都不同,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这是哀己,也有别时茫茫之目的。 (三)端庄儒雅 举动蹁跹 眉目清秀 姿形动摇 目光灼灼 颜色逸发 的 (他自己要求的他自己要求的他自己要求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游曾轲!!!甲 韵脚的平仄 诗体的选择在另外一个学姐的留言中,提及“押韵刻意生硬”,由此我提几点古诗(含近体诗)的基础要求。第一,押韵所选用的韵字须符合一定的规矩,好依照《平水韵》《中华新韵》等韵或地方方言发音,这一点是用来规范音韵的;第二,押韵不可“平仄通押”(除词牌要求,曲调要求特殊换韵等),即使用同一韵脚的句群不可同时存在平、仄声韵脚;第三,近体诗,词曲等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周同学的押韵即有“地”“依”或“泪”“归”等地方的“平仄通押”之误。诗句读来笔力稍显不足,可以说是比较生涩了,不知周同学对此练习如何,但如果了解尚浅,我建议可以从基础的格律知识入手。又,这两首诗所采用的是“歌行体”,于韵脚的要求则有较于近体诗为宽松之处,若采用其他诗体,则亦需注意各自的要求。 乙 叠词与对仗叠词实际上是一个很容易弄巧成拙的技法,同理,重章叠韵,反复回环等技巧亦是如此。遥想当年,我年少轻狂地写了一首连用“秋”字的诗,觉得高端极了,现在读来我简直想穿越回去把当时的我捅死在课桌上。“柳别行”中第二句与“雪归行”中的第二句均用到了叠词,叠词的作用在于以音韵与内容上造成双重回环,造成加深意境的功效。如:“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花相似”但须重视的是,叠词的作用是在大环境中才体现得完整的,即叠词所加重之意,是相对整句以至整篇而言的。在使用叠词时,须注重整体的关联,如果为了形式或字数使用叠词,则会使得叠词在整体看来很单薄无力。而上文所指出的两句又有“对偶”的形式存在,由于是古诗体,不必严格要求“对仗”。而即使对偶,也犹应注意句子的阅读感受,如“霜絮”一句,若将诗文还原回来,即“霜影絮寒”“足趾皲裂”,则不会(令我)有突兀之感。原因在于“皲裂”是常见的复合词,有别于“春去秋来”之“去来”,“山清水秀”之“清秀”的可拆卸词汇,若强行拆开,则会有突兀之嫌。这一点即使古人也是如此。另外,“若情感到了,格律都可不讲”。这样的话,对于综合实力衰微的当下,就当是一句笑话。真正的高手是能够形神具备的。  丙 突兀与兼容正如“学姐的评论”所言,本诗颇有转折突兀之处。“金戈剑影乱马鸣,吹角梦回杨柳庭”简直是新奇得我不要不要的。用测字学的角度来说,每一个字都有“各自的属性”,各组合合理,则读起来很和谐。打个比方,我叫“游曾轲”,读起来大气端庄,温文尔雅,谨肃风流,娴静淡雅。但如果我叫“鱿甑锅”,那就很令人垂涎了。同样,“金戈”一句选用的意象可谓“刚直突猛”,而“梦回”开始又大幅度变得“温存内敛”,曲折、转折、对比未尝不可,但汽车开在盘山公路上缓缓驶下,人们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而蹦极的时候我只有哇哇地哭了。“兼容”是意象安排的要求,我身着精美的汉服在西式的晚宴上,人们会觉得我身着服饰精美,但不合时宜。如若我穿一身华丽的长裙来到晚宴上便不一样了,人们会觉得我很辣眼睛,因为我是男的。意象的安排是否合理以及合适,关键在于平日练习与积累的多少。多读,并且多分析,配合相关的理论,我相信这是很好克服的困难。 丁 未言的意义“弦外之音”是个很老套的词,不过我还是说一说。“昔我往矣”一句所以独绝,在于没有说“不能说”的内容,这可能是不知如何表达,也可能有难言之隐,而不在于没有说“故意不说”的。周同学扩写《采薇》,则应力推陈见,以出新识,于所应言处极力描摹,以求工绝,又于所不应言处藏善端倪,以求深致。“学姐的评论”于情感方面多有言及,我便不再赘述。(4)(一位陈姓学长写的,牛社长告诉我可以忽略,但是我并没有忽略的......两首......诗?) 《柳别》柳断人已散花散梦未断凭桥望阑珊几顾泪自干 《雪归》笛催少年郎雪迟归故乡遥知相思处雪怕葬情殇好了没有了。对的,诗社大佬就是这么给力,尤其是那位端庄儒雅举动蹁跹眉目清秀姿形动摇目光灼灼颜色逸发的游曾轲大佬(原谅我真的没办法不叫你大佬)你还有什么道理不关注这个神奇的诗社公众号呢?!(为了宣传我真的脸都不要了)所以再附:今天关于游曾轲的一切,全是由他自己决定,我完全不存在侵权的问题,望周知。

上一条 下一条
类似笑话
热门笑话
其他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