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教孩子「生活」, 窮人教孩子「過活」!富人與窮人的差別 在於「選擇」...
(圖片截取自 pexels )
一個窮人用領到的100元救濟金,
買了50雙拖鞋,去擺地攤,
每雙賣了20元,一共得到了1000元。
另一個人也很窮,
每個月也要領取100元的救濟金,
全部用來買白米和生活用品。
同樣是100元,
前一個100元
通過經營增值了,成為資本,
後一個100元在價值上沒有任何改變,
只不過是一筆生活費用...
繼續看下去...
富人和窮人的差別:思維
富人富裕的豈止是錢?
錢只是一個結果,
他們富裕的是賺錢的整個過程;
窮人窮的又豈止是「錢」?
窮人窮的是思維,
是賺錢的意識,
是將自身資源
轉化為資本的意識!
也有人可能會說,
是那個窮人自己不夠努力,
總想坐享其成。
生產線工作夠勤奮的了,
有因此發財的嗎?
計程車司機一天跑100個客人,
一天賺到一萬,身體吃得消嗎?
即便有,但是你每天都賺一萬塊嗎?
那為什麼窮人不會選擇,
而富人就知道選擇呢?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
窮人和富人的起點本來就不同!
富人教孩子「生活」
窮人教孩子「過活」
富人對財富的敏銳度,
遠遠比窮人理解得更早、更深刻。
富人的童年就知道,
看金融消息和報導的重要性,
有些甚至七、八歲的孩子,
父母就會教育孩子小麥是怎樣變成麵包的,
每個不同的階層
在麵包的商業鏈中處在什麼地位。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而窮人的孩子 ,每天回到家,
不是看到爸爸疲憊的身軀,
就是媽媽嘮叨生活的瑣碎,
現代年輕的父母更誇張,
他能當著孩子的面滑手機,
然後嗬斥孩子為什麼不去寫作業。
吃飽飯,少被罵、少被打、
少寫作業則成為他們的願望。
從父母和家庭開始,
窮人就已經遠離良好的資源了,
他們甚至都沒有基本財富意識,
差距至此就已經拉開。
「品德」影響 選擇
「選擇」影響 財富
在美國,品德教育是孩子出生後的第一課,
學校和家庭往往把品德教育
融入到每個生活細節中。
以下這些故事,
是美國的老師和家長
最喜歡講給孩子聽的:
爸爸 告訴羅伊
自己小時候的故事
羅伊一直不明白,
爸爸是一位十分成功的醫生,
他最好的朋友傑西
則是一位獲得過很多獎項的建築師,
但叔叔安迪卻進了監獄。
我和安迪還有我最好的朋友傑西都住在貧民區,
我四歲的時候,爸爸就去世了。
爺爺、奶奶和媽媽經常告誡我們,
不要碰毒品、也不要學壞。
有一天,他問了爺爺
該不該加入幫派...
有一天我問爺爺:
「爺爺,我們家附近有幾個小混混,
他們想拉我們進幫派。
我們一些同年齡的同學都去了,
我們該怎麼辦呢?
我們也不知道未來可以做什麼了。」
「去撿個橡子給我吧。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爺爺說。
我撿起一顆橡子,遞給爺爺
爺爺不回答,
卻叫爸爸 撿橡子回來
「這樣的一顆橡子
可以長成像這棵橡樹一樣的大樹。」爺爺說道
「可是這周圍有成千上百顆橡子」傑西插嘴道
「實際上,那樣一顆橡子不可能變成巨大的橡樹」
爺爺說:「這棵大橡樹曾經也是
這地上千千萬萬顆橡子中的一個,
可是它現在卻能夠為萬物提供食物和樹蔭。
為了讓這棵大橡樹成材,
不是種下它就行了,
還需要辛勤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