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關於耳屎的小知識讓你清楚知道自己該不該挖,今天開始不要在亂挖害了自己啊! - 耳屎

4個關於耳屎的小知識讓你清楚知道自己該不該挖,今天開始不要在亂挖害了自己啊!

耳屎 生活常識 | 更新于: 2024-07-19 01:00:00

亂挖的後果不堪設想!

常看到新聞報導告訴大家說,其實耳屎不必特別清理,平常時咀嚼、說話等下巴張合的動作就可以自然排出耳屎。

且耳屎的存在不但可以防止昆蟲和細菌入侵,抑製真菌生長,甚至還有保濕的功用,具有各式各樣說不完的優點。

但實際上到底要不要定期清理耳垢,還是應該因人而異,視不同情況而定。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幾個關於耳屎的冷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1. 你是「濕性耳垢」還是「幹性耳垢」?

分子遺傳學研究發現,耳垢呈現幹性或濕性由人類的第16號染色體基因決定。就像血型一樣,世界上不同人種及不同區域的人分別屬濕性或幹性耳垢的比例也有著顯著的差異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例如中國的濕性耳垢者僅佔總體約4%-7%,而台灣濕性耳垢的人則佔約20%,大洋洲地區的原住民濕性耳垢者則佔60%-70%,

似乎也顯示了台灣人在遺傳特質上受到南島語族的影響;相反地,白人和黑人中濕性耳垢者的比例則都超過總人口的90%。

▼「幹性耳垢」通常結成易碎的塊狀或呈現粉狀,因此可用匙子狀的挖耳勺輕輕刮掉。

▼這是很多人從小到大用習慣的挖耳勺,但是你知道其實挖耳勺是東亞地區的專利嗎?

▼這堆像花生醬一樣黏稠的惡心物質就是所謂的「濕性耳垢」

▼由於濕性耳垢呈黏稠狀,不像幹性耳垢一樣容易用手挖出,因此很多白人家庭都會準備棉花棒,用棉花棒來吸附耳屎。


2. 耳屎的功用

耳屎是由外耳道皮膚的皮脂腺和耵聹腺分泌物,混合進入耳道的灰塵和細菌等所形成的,對耳朵有保護作用,可以防止外界的昆蟲或細菌、真菌入侵;

此外還有保濕的作用,可以防止外耳道皮膚過於幹燥。不僅如此,耳屎內還含有一種可以破壞細菌細胞壁的酵素-溶菌?,可以殺死細菌。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3. 不需要特別挖耳屎

國泰醫院耳皮喉科主治醫師方麗娟建議,平時洗完澡時,只要用毛巾輕輕擦幹耳殼即可,不必特別挖耳朵。

醫師表示,其實人體耳道有自清的功能,透過平常的下巴張合動作及耳道皮膚的新陳代謝即可自然排出耳屎,不必特別去挖耳屎,

以避免不必要的感染或不慎傷及耳膜,影響聽力。但相對於幹性耳垢的人容易自然排出耳屎,如果你是屬於濕性耳垢的體質,耳屎本身不易自然排出,當感覺耳朵有悶脹感,或是耳鳴時,

就需要找耳鼻喉科醫師協助把耳朵清理幹淨;如果自行拿棉花棒或挖耳勺掏耳朵,反倒可能把耳屎推進內耳道,引起中耳炎或耳膜感染;應該盡量避免。


4. 耳屎是身體的毒素檢測器

據研究,耳屎可以檢查出一種罕見的遺傳疾病-楓糖尿症(maple syrup urine),還可以化驗出特定有毒物質的蹤跡;比起許多基因檢測更來得直接有效。

原來我們一直以來都對耳屎有很多誤解啊!其實耳屎的好處真的很多,也不需要特別清理,只要把外耳殼擦拭幹淨就可以了,

過多的清潔反而有害。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快動起手指頭把這些有趣的冷知識分享出去,讓周邊的朋友知道,不要再亂挖耳朵了喔!

类似笑话

耳屎的幾種狀態,預示著身體不同的情況,常挖耳屎必須看!

別再挖耳朵了!6項「耳朵習慣」等同自殘:挖耳朵、清耳屎當心造成「耳道割傷」甚至感染!

9種「不同耳屎顏色」代表不同身體狀況。#6黑色耳屎先別擔心!

9種顏色不同的耳屎,告訴你身體出什麼狀況了!

5歲男孩掏顆耳屎花了5000元 醫生:硬得像水泥....

4個關於耳屎的小知識讓你清楚知道自己該不該挖,今天開始不要在亂挖害了自己啊!

耳朵癢、耳屎多,亂掏只會損傷耳道皮膚甚至鼓膜......你要這樣做!

耳屎對人體有這3個實用功效,看完之後,你還敢隨便挖嗎?

你的耳屎是這樣狀態的人要注意,可能是疾病徵兆!

喜歡「掏耳屎」的人其實是在摧殘耳朵,當你知道「耳屎的強大功能」後保證你不敢再掏!&耳朵上的「小洞」會發出臭味?!沒想到「背後原因」竟是…真的要多留意啦!

耳屎需要「定期清理」嗎?專家建議「最多一週一次」但有這種狀況的人例外!

耳朵裏為什麼會有耳屎呢?多久掏一次比較好?

耳朵癢就是耳屎多?其實是暗示了身體這8種狀況

別掏耳屎啦!原來耳屎還有這3種好處

八種耳屎顯示你的身體狀況 究竟準不準?出現「這個顏色」代表你壓力山大該出去逛逛!

耳屎到底該不該挖?原來這麼多年大家都做錯了!

很多人都要你「不要再挖耳屎了」!你再不聽,當你出現「這件事」時就不要後悔!

到底「乾耳垢」還是「溼耳垢」危險?沒想到平常挖出的「白耳屎」竟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