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誇張...(source: 英國那些事兒,以下同) 美國費城的街頭,坐落著一家隸屬於費城醫學院的博物館。 這家博物館名叫Mütter Museum, 裡麵收藏著許多醫學畸形、解剖和病理學標本,還有很多古代的醫療器械。 我們今天要講的故事,就和其中一件藏品有關。 這件藏品長這樣—— 一頭粗一頭細,兩頭都用細繩子紮住勒緊,害怕裡麵的東西漏出來,猛地一看像是晾曬得太久的陳年老香腸。 但仔細閱讀陳列櫃上的標籤才發現,事情並非我們看到的那麼簡單。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這…其實是人類的結腸, 而其中包裹的,則是重達十多公斤的…… 大便… 相信看過這件藏品的人都會忍不住好奇, 這件奇特的藏品究竟從何而來?它身上又藏著怎樣的故事? 一切的一切,都要從19世紀說起…… 當時有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男子,相貌普通, 卻因為一個大大的“啤酒肚”吸引了無數醫學專家的目光…… 因為他肚子裡裝的不是脂肪,而……全都是大便! 正常人的排便頻率大概在每天3次到每週3次之間,如果一周不拉3次,那就有可能是便秘。 但這名大腹便便的男子,他的週期是每月1次。 想一想一個正常的成年男性每天要吃多少東西… 1個月才拉1次,日積月累,肚子自然鼓鼓囊囊,裝滿了屎… 剛出生的時候,這位無名男子跟正常的小嬰兒其實沒什麼兩樣,只不過肚子鼓了些,拉便便的頻率低了些…此外一切都很正常… 本以為隨著他的年齡增長,大肚子會慢慢消下去, 卻沒想到便秘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慢慢地發展到每週1次,兩周1次,三周1次…… 到他16歲的時候,他的大便週期開始長達1個月。 每個月那一天的時候,他都要在廁所裡痛苦地折騰很久很久, 個中的辛酸煎熬,常人難以想像。 醫生診斷後認為,他得了一種名叫 “先天性巨結腸症”的胃腸道疾病, 正常的腸道蠕動除了腸道肌肉之外,還需要神經係統來傳導資訊,控製腸道蠕動。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而“先天性巨結腸症”患者在母體內的胚胎時期,大腸內的神經節細胞沒有發育好或者是功能異常, 導致腸管雖然通但卻不暢,無法正常排便,大便在體內一天天累積,肚子自然越來越大…… 1691年,解剖學家Frederick Ruysch首先報告了這種疾病,但直到將近200年後的1886年, 丹麥醫學家Harald Hirschsprung才在柏林的兒科大會上,對先天性巨結腸予以了係統的描述, 所以,這種病的英文名字又叫Hirschsprung's disease. (Harald Hirschsprung) 按照現代人的想法,確定了病因就好辦,治唄。 但當時才1890年代,距離醫學界對先天性巨結腸症剛有個係統認知才短短幾年時間,根本不具備手術能力。 這位無名男子只能繼續在痛苦中煎熬,慢慢等待醫學進步,能夠將他治癒的那一天… 為了提高大家對這種疾病的認識,20歲的時候,他還參加過博物館的展覽,讓大家看看自己奇怪的大肚子。 這個“滿肚子都是屎”的男人一度非常知名,大家稱呼他為 “氣球人”(Balloon Man),或者是 “風口袋”(Wind Bag)。 懷抱著一絲希望和沉重的大肚子靜靜等待,遺憾的是,這位每月排便1次的無名男,最終還是倒在了29歲那年。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他的屍體被發現在廁所裡,當時,他正在試著大便…… 醫生認為,他的死是由於巨結腸症導致的長期無法排便引起的…… 去世之後,醫生將他的結腸取出,發現裡麵裝了足足 18公斤的糞便; 結腸最粗的地方,直徑竟然有 76釐米! 後來,經過專業的醫學處理之後,這段結腸被送進了Mütter Museum, 跟愛因斯坦的腦部切片一起,成為博物館的珍藏。 值得慶倖的是,隨著醫學的發展,先天性巨結腸症已經被攻克…… 如果被確診,在嬰兒時期就可以進行手術,不必一生都受頑固便秘的困擾。 這一切,那名已經化為黃土的無名人若是看到, 也會覺得遺憾又欣慰吧…… 最後插播一條, 如果有人關心之前英國那個菊花藏毒小哥的話↓ 直腸藏毒,小夥連憋22天堅決不拉屎...警方一場曠日持久的'觀屎行動'開始了 小哥至今未拉,應該已經40天了....... 警方目前已經停更“觀屎行動”, 表示將在他拉完之後直接通報-。- 參考來源:http://happytifyhome.com/docUG11UVBidDBGU0U9/64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