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璎珞 > 乾隆送给魏璎珞的《鹊华秋色图》真迹即将亮相台北故宫博物院
乾隆送给魏璎珞的《鹊华秋色图》真迹即将亮相台北故宫博物院
璎珞
秋色
真迹
亮相

2024-04-23 01:00:00

话题不断的《延禧攻略》近日正式完结。不得不说,编剧还是有点美术史知识的,剧中多次吐槽了乾隆皇帝“一言不和”就盖章的坏毛病,还出现了王羲之《快雪时晴图》、刘松年《四景山水图》、陆机《平复帖》、赵孟頫《鹊华秋色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等经典名作。在剧中,乾隆为了赔罪,送给魏璎珞一幅《鹊华秋色图》,却被魏璎珞转手送给了太后。 《鹊华秋色图》是元代画家赵孟頫于元贞元年(1295年)所作的纸本水墨设色山水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今年10月,这幅真迹即将登场,展示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国宝再现——书画菁华特展”中。 这次“国宝展”是去年的延续,从展品清单来看,丝毫不输去年。除了《鹊华秋色图》外,还将有26件国宝级精品与观众见面,包括王羲之、阎立本、李隆基、徐浩、范宽、易元吉、苏轼、米芾、赵构、萧照、夏珪、马麟、武元直、鲜于枢、赵孟頫等名家之作,件件都是美术史中声名赫赫的一时之选。官网公布的展品清单如下:展期自10月4日至12月25日,其中限展品,将分A、B期展出,10月4日至11月14日为A期(《鹊华秋色图》只在A期展出),11月15日至12月25日为B期。今天我们重点来讲一讲《鹊华秋色图》。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画心部分)宽28.4cm 长90.2cm 纸本水墨及设色这幅画作是元贞元年(1295)赵孟頫(1254-1322)自济南路职位南返后,为友人周密(1232-1298)描绘其祖籍地貌景色之作。辽阔的江水沼泽地上,极目远处,地平在线,矗立着两座山,右方双峰突起,尖峭的是“华不注山”,左方圆平顶的是“鹊山”。鹊山华不注山此幅向为画史上认定为文人画风式青绿设色山水。两座主峰以花青杂以石青,呈深蓝色。这与州渚的浅淡、树叶的各种深浅不一的青色,成同色调的变化;斜坡、近水边处,染赭,屋顶、树干、树叶又以红、黄、赭。笔墨与设色相辅相成,更添生趣,自然佳景秀丽宜人。两次被打入冷宫的《鹊华秋色图》《鹊华秋色图》在元、明两朝一直收藏于民间。到了清朝,这幅古画被收入皇宫,成了乾隆皇帝心爱的宝贝,画上的“鹊华秋色”四个大字,就是乾隆皇帝题写的。可有那么两次,乾隆龙颜大怒,竟要将这幅名画付之一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令乾隆皇帝如此恼火呢?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到山东狩猎来到济南,闲暇里登上城门楼赏景,四下一看,嗯?这一带景色好熟悉,似曾相识啊!哦,想起来了!他欣然一笑:这不是元代赵孟頫《鹊华秋色图》中画的景色吗?想到此,立刻叫人回宫去取这幅《鹊华秋色图》。他是皇帝,说到做到,随从立刻疾鞭策马,连夜赶回京城把画取了回来。鹊华秋色图 局部带着画,乾隆皇帝再次登上济南城楼,看图识山,仔细对照,但总是觉得有点不对劲,经过一番比对,乾隆得出结论:赵孟頫所画《鹊华秋色图》的鹊、华二山方位有误,本应鹊在黄河北,华在黄河南,可画中两座山怎么都到一起了呢?出于对江山社稷的考虑,皇上震怒:两座山的基本方位都没搞清楚,若打起仗来,还不都败下阵来,这还得了!随即,乾隆皇帝下旨:“朕发现古人之画有失实之处,本该将此画焚毁,以免误我大清之战事,但念此画流传几百年,更得来不易,权且将此画收入大内,任何人不得观赏!” 就这样,传世之作《鹊华秋色图》被打入了冷宫。鹊华秋色图 局部后来,乾隆皇帝游览济南大明湖,他登上鹊华桥,观赏眼前如画景色: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又一次想起了宫中的《鹊华秋色图》。面对美景,念及名画,他早已把上次将这幅画打入冷宫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于是下旨又一次派人回宫取画。乾隆皇帝真是遐思妙想,由鹊华桥想到了《鹊华秋色图》,又想到了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感慨他们天各一方不能相见的伤感爱情。鹊华秋色图 局部可没想到的是,不久,京师快马便传来急报:皇后病故了!听闻此讯,乾隆顿时潸然泪下悲伤不已。伤心之余,他更是大为懊恼,认为是自己在鹊华桥上写的诗不吉利,应了牛郎、织女相爱却分离的事,而勾起他诗兴的就是《鹊华秋色图》,此画是罪魁祸首。乾隆皇帝当即下令:焚烧《鹊华秋色图》!可就在火盆端上来的一刹那,他反悔了。对书画颇为喜爱精通的乾隆皇帝明白,这幅传世名画失而不可再得,若依自己的性子烧了,没了宝贝,自己会被后人指责! 想到此,乾隆恢复了理智,打消了烧画的念头,但他还是再次下旨,将《鹊华秋色图》打入仓库,贴上封条,任何人不许再碰这幅画。从此以后,乾隆皇帝害怕触景生情,引起伤感,也就再没看过《鹊华秋色图》,更不肯再登鹊华桥了。不论传说是否真实,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清朝,《鹊华秋色图》的确是深藏皇宫,不为外人所见。我们暂且把画迹与画上的印记题款等暂时分开,来欣赏这幅作品。鹊华秋色图(全卷含跋)在年代和内容方面,最有价值的一段文献自然是画者的题款和印章,画面上半中部靠左的空白地方,题: 作品上赵孟頫自题款释文:公谨父,齐人也。余通守齐州,罢官来归,为公谨说齐之山川,独华不注最知名。见于《左氏》。而其状又峻峭特立,有足奇者,乃为作此图。其东则鹊山也。命之曰鹊华秋色云。元贞元年十有二月吴兴赵孟頫制。我们若从历史事实去了解这段题字,便可清楚看到画者作画的动机。赵孟頫题款中的“公谨”,就是周密(1232-1298年)的字。周密是宋末元初的著名画家及鉴赏家,是赵孟頫及其父的挚交。 周密的家族虽源于齐,然而他一生却与南方人无异。吴兴是他的第二家乡,南宋首都杭州是他效忠朝廷的所在。周密其时将届五十,他眼见这两地为蒙古军占领,为表忠于南宋,他退隐不出,埋头于艺术文学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年轻一辈的赵孟頫受诏仕元。在这幅画作成的前十年,他有机会游历北方,而周密却没有这种机缘。1295年当他重回南方一游时,一定对周密叙述他在其祖居地所见所闻的事迹;且作为一种表示,特为周密画成这幅《鹊华秋色图》,使其对齐地有一个印象。大概由于这缘故,周密以“华不注山人”为其别号之一。据题款所云,《鹊华秋色图》并非成于济南,而是赵孟頫在其浙江本土依记忆画成的。画者之所以把二山后面全部的背景略去,用意是把主要的母题局限于前面的沼泽地。从地图上可见,鹊、华二山相距甚远,但赵孟頫己意把它们拉到一块,好像和观画者距离相等似的。鹊华秋色图 局部就印章、题跋来说,《鹊华秋色图》在中国画史上可说是装潢得最丰富的了。就现存的画迹来看,除了题款的部分和拖尾的跋外,最主要的空白地方布满了爱好艺术的乾隆皇帝的御玺和跋。对于只注重画中品质的美学家,这种遍盖印章和满题画跋的趣味颇为掩盖了这件作品本身的精粹。然而美术史家则只注重与这幅画有关的各种资料,对他们来说,这些印章和序跋,在提供历史方面,大有作用。 我们在这些资料中,确可知悉《鹊华秋色图》自赵孟頫画成之日直到今天,其间差不多连续不断的来踪去迹。从表面的证据看,这幅画的装裱显出这件作品历史上重要的一面。画面是装裱在两幅同样的织锦中间。织锦和纸相连之处有若干印记。两边织锦交接处的印章(画心右侧)两边织锦交接处的印章(画心左侧)这些印章大部分属于16世纪的收藏家项元汴(1525-1590)。子京所藏项墨林父秘笈之印子京即密其中一个属于文徴明的长子文彭(1498-1573),余下几个则是纳兰性德(1655-1685)及其他后来的鉴赏家。除了这些清楚的印章外,还有几个虽是剥落模糊,但仍隐若可辨。有趣的是在这些褪了色的印中,有些只可见到一部分,不是在纸上的部分,便是在丝绢上的那半,其中有些是项元汴的印。这些都显示出这幅画最后一次装裱是出自项元汴之手,其时文彭很可能仍在世,因此这画末次装裱的年份,不会晚于1573年,即文彭的卒年。画迹引首画迹引首的大字标题是18世纪乾隆皇帝的御笔。由于最后一次装裱是在16世纪,其时的画主项元汴必已把题画的地方留空。画题书在另一片纸上,这片纸与画面被一段淡蓝色的织锦(称为“隔水”)分开。在这段丝织和画面上,聚集了很多印记,从最早期画者的私印,到最末期宣统皇帝(1909-1911在位)的御玺都齐备,还有前揭赵孟頫的题识和乾隆皇帝(1736-1795在位)的跋语数者。元代:挚友传观继画面之后,虽然紧接着是董其昌写在左侧那段隔水上的题跋,但时代较其尤早的跋语则悉书于另一张裱附于这段织锦之后的纸上。这些跋中,以杨载所题的为最早。 杨载 题跋释文:羲之摩诘,千载书画之绝,独兰亭叙辋川图尤得意之笔。吴兴赵承旨,以书画名当代。评者谓能兼美乎二公。兹观鹊华秋色一图,自识其上,种种臻妙,清思可人,一洗工气,谓非得意之笔可乎。诚羲之之兰亭,摩诘之辋川也。君锡宝之哉。他必有识者,谓语语也。大德丁酉孟春望后三日,浦城杨载題于君锡之崇古斋。杨载(1271-1323)是赵孟頫的挚友,其声名地位亦是赵孟頫一手提拔而致。他学问渊博,著作亦多,唯前半生四十年间,其才华一直只为南方的友侪辈所知。赵孟频早年发现了他的才干,其后终于使他在燕京朝廷中扬名。君锡这个号虽可能是周密的名字之一,但在他的字号中却未见记载,而崇古斋亦非其书斋的名称。所以这段跋语可能显示画成后二年间,已由此画原主周密转送给一个名为君锡的人。且周密卒于翌年(1298),故或因年迈转赠他人。杨载时年27,既是后者的挚友,大概在书法及鉴赏上亦颇负盛名,故其友恳之题跋一则。这三人年龄虽有别,但大约都属同道中人。他们这群文人,在元人歧视南人的压迫下,不得不蛰居于当时仍是南方士人集中地的杭州,以书画等艺遣闲自娱。其后或许再过十余年之久,杨载才得赵孟頫推荐上京入朝。明代:其昌激赏这幅画迹在明代前半期的历史不甚详确,但从16世纪以后,却记载分明。明代最早的跋是由松江知名文人,曾中进土的钱溥写的。文中指出他从友人之请,代抄上揭虞集的跋在这幅画上。钱溥这篇跋的日期为1446年,于此可证赵孟頫这幅画迹,就是在院体和浙派最盛行的时期,仍为世人所欣赏。钱溥 题跋16世纪,据传1557年,文璧已届88高龄,逝世前二年曾摹写《鹊华秋色图》。这幅摹本似间参己意,据董其昌在文璧画卷上题字,谓后者“拟其(赵孟頫)意,杂以赵令穰”。再者,文壁的画卷是绢本,比赵孟頫的长三分之一。《鹊华秋色图》可能曾为文璧所藏,不过画卷上并无印记可证这种关联。王世懋(1536-1588)和王世贞(1526-1590)两兄弟是名重一时的鉴赏家。王世懋曾中进士,任高官,工书法,善鉴赏,然其名气反为其兄王世贞所掩盖。王氏可能比第二位收藏家先藏这幅画迹,但王氏兄弟在画上却没有系印。王家与文家同为江南士大夫的名门望族,这两家既互相传看对方的藏画,交情必很深厚。王世懋在其著述中,谓《鹊华秋色图》:“山头皆着青绿,全师王摩诘。”由于文壁和王氏兄弟都是名书法家,他们在画上的跋,很可能被剪割下来,作为学帖之用。“其”字亦是项氏藏画编号的标记另一位则是人所共知的藏画家项元汴(1525-1590),他和文家大概有很深的交谊,他是最先盖上十多个私印的第一人。在这幅画上,他把大部分的印盖在画面空白处,其他则散布在纸和织锦相接的地方;其用意是要表明这幅画最后一次裝裱时仍属其藏品,画卷右下角的“其”字,亦是项氏藏画编号的标记。这幅画之所以成为名迹,董其昌(1555-1636)的激赏也是个主要原因。董氏且在画上题跋,共有五则。第一则书在紧接画面左旁的隔水上,记于1602年除夕之日,自谓1582年在项元汴家首次得见此图。 董其昌 题跋一释文:余二十年前,见此图于嘉兴项氏,以为文敏一生得意笔,不减伯时《莲社图》。每往来于怀。今年长至日,项海伯以扁舟访余,携此卷示余。则莲社已先在案上,互相展视,咄咄叹赏。晦伯日:不可使延津之剑久判雌雄。遂属余藏之戏鸿阁。其昌记。壬寅除夕。不过,董其昌1605年的跋才是最重要的。是则记于范梈跋语后,而两跋同书一纸。董其昌 题跋二释文:吴兴此图,兼右丞北苑二家画法。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之雄,去其犷。故曰师法舍短,亦如书家,以肖似古人不能变体为书奴也。万历三十三年㬠画武昌公廨题,其昌。从这里可见董其昌对赵孟頫重要性的重视。 另一段1629年的跋语显示出他再次得见这幅画迹。由于他在文中提及一个名叫惠生的人,并展示此图给他观赏,所以这个名字可能是指项家中的另一成员。翌年,也是惠生求他把张雨的诗抄在画上,以此为跋。继这首诗跋之后,董其昌另题一跋:董其昌 题跋三释文:弁阳老人,在晚宋时,以博雅名。其《烟云过眼录》,皆在贾秋壑收藏诸珍图名画中鉴定。入胜国初,子昂从之,得见闻唐宋风流,与钱舜举同称耆日。盖书画学必有师友渊源。湖州一派,真画学所宗也。这位明代鉴赏家虽对这幅画爱之不已,但他除了或曾从惠生处借阅外,似乎从未能把这幅画收为藏品。但无论如何董其昌显然有机会仔细观摩此图,故最深知其历史性的价值。此外,他似曾制作了数帧摹本,其中一幅仍存于世。虽则他把赵孟頫的横轴变为立轴,而且只着重于峰峭的华不注山,但其中大部分的母题,都可在赵孟頫原画中见其痕迹。清代:献归御府后来,画卷辗转为康熙朝中一名满族宰相所获,后再传与其子纳兰性德(1655-1685)。纳兰性德虽然早逝但曾擢进士,不但仕途得意,而且还是一位知名的文学家。他和项元汴的趣味相同,只在画上散置印记,而不题跋。从他那里,这幅画大概落入著名的鉴赏家梁清标(1620-1692)之手。也许梁氏与康熙皇帝交谊甚笃,遂将此图献归御府收藏。乾隆 题跋一乾隆皇帝对这幅画特别有兴趣,故这幅画的历史并没有因入御府而中止。这位皇帝以大字在画上标出画题,系以无数的御印,而且跋题凡九则,把画面和题跋部分的空白地方都差不多填满了。 乾隆 题跋二根据这些跋,我们知道乾隆在1748年巡狩山东,目观鹊华二山,因而忆起赵孟頫这幅画迹。他对此地景色和赵孟频的画艺非常叹赏,即命侍从飞骑往北京御府,取来画卷;遂能以画迹和眼前的风景互加印证。他发现二者同样雄伟壮观。在比较中,他修正了赵孟頫的一点错误。在其自题中,赵氏谓鹊山在华不注山以东,但两相对证之下,乾隆却发现鹊山在华不注山以西。 乾隆 题跋三这段小插曲以后,加上乾隆对此图珍爱,和各画家所制的临本等,其时一定使《鹊华秋色图》在画家和鉴赏家的圈子里,成为一段传奇。 从这些印记题款中,我们可以很完整地追溯到这幅画迹自赵孟頫题识,一直到今日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其间的历史。此次“国宝展”部分重点展品晋 王羲之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24.7×46.8cm 纸本唐 阎立本 萧翼赚兰亭   28×65cm 绢本宋 宋仁宗后坐像  62×59cm 绢本南宋 夏圭(传) 溪山清远图  46.5×889.1cm  纸本更多展品介绍,请持续关注美术报官方微信。参考文献:李铸晋《鹊华秋色——赵孟頫的生平与画艺》,三联书店2008年7月版。《被乾隆两次打进冷宫的<鹊华秋色图>》,《东方收藏》2012年03期。文 | 叶芳芳 江凌编辑 | 江凌 叶芳芳 庄燕琳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条 下一条
类似笑话
热门笑话
其他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