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有了孩子的夫妻,除了給予下一代應有的照護之外,放假時也會帶著孩子出國度假,每年的家庭旅遊對他們而言,已經成了固定的計畫,但看在部分單身族群和長輩眼中,出遠門帶著大包小包、還要照顧孩子,根本無法好好放鬆度假,懷疑這樣的父母根本是自討苦吃。
一位媽媽就在網路上分享自身經驗,她表示自己很喜歡旅行,女兒出生後也會四處帶她去看看,5個月就帶孩子坐飛機;3歲就已經去過許多有名的城市。
當時周遭許多人問她:「她這麼小,什麼都不懂也什麼都記不住,幹嘛那麼累帶她到處跑呢?」對此,這位媽媽也沒想到合理解釋,直到看見美國生物學家馬克羅茲維格(Mark Rosenzweig)所做的科學實驗...▲示意圖非本人/以下全同 在1960年代,美國生物學家馬克羅茲維格進行了一項有名的老鼠實驗,她將基因資質一致的老鼠分為三組, 第一組放在鐵籠作為參照組;第二組養在光線昏暗、不透明的籠子裡;第三組養在寬敞、光線充足且設備齊全,裡頭有木梯、鞦韆、滑梯等各種玩具的籠子。
▲圖片/翻攝自台灣動物新聞網 幾個月後,生物學家發現第三組的老鼠機靈好動,第二組的老鼠反應卻十分呆滯,解剖後才發現,前者的大腦皮層無論厚度、蛋白質含量還是細胞大小,都比其他兩組還有優勢, 這意味著即使資質一樣的孩子,在不同的環境中成長,大腦發育的結果也完全不一樣,而旅行就是給予孩子豐富的環境!
這位媽媽提到,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旅行」的意義也是不一樣的,3歲以前的孩子主要靠生活中的玩耍來感受世界;3到4歲的孩子開始發展解讀符號的能力,6歲後就能通過閱讀書本來學習, 因此帶著 2、3歲的孩子旅行,即使只是漫無目的地玩沙,對他們來說都是非常有趣的經驗,到了 6、7歲以後,孩子就會開始了解海洋的形成、生物的種類,因此就算舊地重遊,也能帶給他們截然不同的影響。
「這就是一種屬於孩子們的知識體係的建構過程:書本知識和生活體驗之間的相互纏繞和依附,讓他能把所學到的東西更深刻地印在腦海中。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她提到女兒8個月時喝了第一口羊肉湯,便興奮地大叫,直到女兒8歲在說起這段往事,就像從來沒忘記一樣,「事實是她的確曾經忘記,但經過我們不斷的提醒,以及各種有圖為證,她又神奇地『恢復』了記憶。
」
關於人類的記憶,文章也提到德國腦神經學醫生、哈佛大學客座教授Spitzer在一次演講展示的磁共振圖,表示新的資訊在第4天經過強化後,腦神經會變得發達;如果不再強化,第8天腦神經就開始退化。
對於孩子會不會忘記小時候出去玩的記憶,父母只要在適當時機提醒他們,那麼旅行途中的經驗和感受,就會成為孩子知識體係的一部份,然後在不經意中回想起來。
這段話也告訴我們,其實孩子不會是全無記憶的,孩子會忘記,父母也會忘記,但如果常常回想、常常紀念,還是可以留住一起旅行的回憶。
許多父母或許會怕麻煩、也擔心孩子適應不了新環境,而不願帶孩子去旅遊,但其實帶孩子旅行的好處遠比想像中多!
小編其實就是那個覺得帶小孩旅行很牙給的人(舉手),真的很佩服那些不怕麻煩的父母啊! 來源:kknews https://kknews.cc/zh-tw/baby/39g5yr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