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頭要涼,腳要暖,肚子要不滿
●中醫講“頭為諸陽之首”,頭部陽氣獨盛,所以能耐寒,一般不到太冷的時候都不用戴帽子;而且,戴了帽子後容易出汗,一不小心就風寒感冒了。 ● “人老足先衰,腳寒百病生”,所以要養樹護根,養人護足。冬天時,一定要穿好棉襪、穿好厚鞋子。 ● 長期吃太飽的害處,幾乎每個人都知道了:會引起胃病、肝膽胰疾病、糖尿病、肥胖、癌癥等。
2、一日三棗,長生不老特別對於女性朋友來說,紅棗有改善面色、補中益氣、安中養脾的功效。經常服食可使膚色紅潤,有美容駐顏之效。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除了直接生吃、喝紅棗粥,還可將紅棗炒黑後泡茶喝,能治療胃寒、胃痛。
3、若要小兒安,三分饑和寒“三分饑”,即不貪食,不要讓孩吃得過飽。小兒進食過多,容易出現腸功能紊亂而導致腹瀉。在添加輔食時,應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由一種到多種的原則。 醫生發現,衣著過多的小兒經常患感冒咳嗽。因衣著過多,汗腺松弛,易為風邪侵襲而發病。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而衣衫單薄的小兒卻很少患病,原因就在於他們已經獲得對冷熱空氣變化的適應能力。所以,平時讓小兒常“帶三分寒”是大有好處的。
4、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冬季人們習慣進補而活動少,體內易生熱生痰,針對這種情況,在進餐時吃點蘿蔔,可以消穀食、止咳嗽、通利臟腑之氣。蘿蔔可以做菜、做湯、生食。 而夏天吃薑的好處在於,由於夏天炎熱,人們喜歡吃些冷飲等寒涼之品,夜間又感受夜寒,易產生暑濕,影響脾胃,所以夏季人們胃口不好。這時喝一點薑湯或做菜時多加點薑,即可散寒祛暑,又可以治療因吃不潔食物而引起的腹痛、腹瀉、嘔吐等。
5、順應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中醫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說法,人應該順應大自然的規律來養生。 ● 春季:是一年中最生機盎然的季節,也是人體新陳代謝最為活躍的時期。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應該在大好的天氣裏多外出踏青;● 夏天:晝長夜短,主張“晚臥早起”,但也不宜太晚,以24點前睡覺為宜。炎夏人的情緒容易隨著溫度的上升而“上火”,怒則加劇耗散充盈於表面的氣血,故控製情緒為重要的養生環節; ● 秋天:氣血由外而內逐漸收斂,為順應氣血收藏,睡眠時間也應逐步延長,情緒方面應註意勿“悲秋”傷肺; ● 冬天:我們就應該“懶”一些,遵循“早臥晚起,必待日光”的原則。因為冬季外界寒冷,過早起床鍛煉使得毛孔過度開放,反而不利於精氣的儲藏。
6、夜臥不蒙首,晚飯少數口睡覺一定不要蒙頭大睡,蒙頭大睡時,氧氣的供應會變少,二氧化碳越來越多,器官得不到足夠氧氣而無法正常運轉,睡醒後就會無精打采。 晚飯不能貪飽,要少吃幾口。否則不但會增體重,還會加重消化係統的負擔、增加急性胰腺炎的發病風險、影響睡眠等等。
7、早不酒,晚不茶早上空肚飲酒,非常傷害胃黏膜,而且吸收快,對肝臟傷害也很大,對身體不好。 茶裏面含有少量咖啡因,如果晚上再喝恐怕會影響睡眠。咖啡也是一樣,下午四點以後最好就不要喝了。
8、睡前洗腳,勝吃補藥在祖國醫學理論中,人的腳掌仿佛是一扇“窗口”,五臟六腑都在這裏有相應的穴位。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足是三陰經的起始點,又是三陽經的終止點。人的腳心有一個“湧泉”穴,在洗腳時,不時地用手按摩此穴,直到發熱、渾身感到舒適。這樣堅持下去,可以養心明目、解除疲勞、促進睡眠。
9、白天多動,夜裏少夢很多人白天上班一坐就是一天,活動不足,常常影響夜間睡眠質量,表現為睡眠變淺、易醒、早醒,而到了第二天白天,又會犯困,惡性循環。這時候就不妨學學古人,白天多動一動。走走路、跑跑步,既能保證白天精力充沛,又能促進夜晚睡眠。
10、百病由氣生,氣好百病消如果人體內氣息長期不能調達、順暢,很容易惹病上身。每個人的一生都有很多不順心,不要刻意放大,要學會舒緩壓力,保持樂觀心態。 ● 壓力大到一定程度時,可以爬到山頂吼一吼、唱唱歌; ● 和朋友聊天傾訴,往往是一說出來會發現,大家彼此都有過同樣的苦惱,橫向比較後壓力能得到緩解; ● 此外,工作緊張時做幾個擴胸運動、深呼吸,能有助於增強心肺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