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读书专题|市作协红树林读书会第八期评论作品选(二)
读书专题|市作协红树林读书会第八期评论作品选(二)
读书
专题
读书会
评论
作品选

2022-12-18 01:00:00

镣铐中的舞者——刘洪希《一只青蛙在城市里跳跃》透出的悲凉文/黄祖悦    (一)    拿到刘洪希的诗集《一只青蛙在城市里跳跃》,没打开诗页,就根据书名猜想了诗歌的很多意象:一只青蛙,是如何在高楼林立的城市跳跃的?首先,青蛙的家在哪里?显然,不在城市,因为它本该在稻花飘香的稻田,本该在山泉叮咚的山涧。而城市,除了高楼林立,就是人潮拥挤,还有车流堵塞成长龙。那么在这样的地方,青蛙该在哪里跳跃呢?又如何能够跳跃呢?它在跳跃中,有多少的无奈,多少的茫然?它为何流落到本不是它家园的地方?这跳跃着的青蛙,到底是什么人的生活写照?诗人刘洪希,是要给我们表达他什么样的人生感悟?  带着一系列的疑惑,翻开这本诗集,在诗歌《一只青蛙在城市里跳跃》中,一个醒目的字眼——“戴着镣铐跳舞”,瞬间为我解开了层层迷团。我仿佛看到了喧嚣城市中一只只为生计、为求生活而上下蹦跳不停的青蛙;我仿佛听到,这个繁华城市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到的蛙鸣,正如夏夜的稻田,只听见蛙声,却见不到青蛙的影子,因为它们实在太弱小。  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是一大批城市外来人,既融不进城市,又离不开城市。于是,在楼宇森森的茫然中,他们一方面为生计奔忙,又忍受着越来越浓烈的故土情结;对未来既满怀希望,又充满失望;满眼是现代化高楼,却难有自己的容身之居。无论他们在城市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奋斗,最终,心却依然在漂泊。  刘洪希,就是这众多的漂泊者的一员;他的《一只青蛙在城市里跳跃》也正是这种城市化的写照,是城市无数漂泊者的茫然生活的真实写照。  漂泊在城市的异乡人,正如一只跳动的可怜的青蛙,他们不改乡村纯朴的本性,“身上流的是乡村的血”,他们的疲惫,他们的忧伤,他们负荷的沉重,他们有多少无法言说的苦衷?“灵魂却在城市里/戴着镣铐跳舞”一个“戴着镣铐跳舞”,多么形象地写出了他们的艰难和无奈!  正如青蛙一样弱小的生命个体,他们每天不得不跳跃着;然而,却因为处处掣肘,跳不出欢乐的舞蹈;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却不得不戴着沉重的负担寻求生活的隐忍。  而更重要的是,城市化进程,造成环境遭受的严重的破坏:土地被毁,没有了绿油油的稻田,没有了清清的湖水:“水泥地楼宇森林城市/站立在土地的沦陷之上/站立在一只青蛙痛苦的怀念之上/那微波荡漾的水呢/那草地稻谷和梦中的家园呢”  处处以一只青蛙的发声,与其说,是毁坏了青蛙赖以生活的家园,不如说,是毁灭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诗人从一只青蛙的视觉,表达了对城市进程化无声的谴责。    (二)    这一大批“戴着镣铐跳舞”的舞者,这一个跳跃在城市中的蛙群,城市赐给他们最多的,莫过于孤独和寂寞。  一颗孤独寂寞的灵魂,总是在暗夜中无眠。他们渴望倾听世界的声音,更渴望被世界倾听。一首《倾听》,以横笛的声音,抒写了多少无言的心事。  在诗人心中,横笛的七孔,宛如七种情愫的源头。笛声的悠扬,或是沉郁,全在乎七个笛孔的音色。“无语的笛横呈的七孔/七种情愫的源头/堤岸睡去但流水醒着/世界睡去但思想醒着/当笛声响起”当整个世界都安静地睡去,思想却醒着,笛声,昭示了又一个无眠的夜晚,思绪的飘飞,就像长流不息的流水。  是谁在暗夜里无眠?抚笛人有何样心思?  “一线亮光/从世纪的楼顶/飞抵路上抚笛的人/抚弄着多变的世事和人生/满怀的心事/在夜风中弥漫/此刻生活的圆桌旁/唯一的对饮者/在奔走的路上踮起脚尖/他背负的琴弦早已生锈/合上的诗页重新打开”  也许,你无法理解诗中的意象,你更无法倾听抚笛人黯哑的笛声。这正是《倾听》一诗的全部意义所在。没有人理解他的困惑和忧伤,没有人能听懂他的心事。而他,就这样孤独地行走在高楼林立的大街上,也许,脚下是泥泞的路;心中,依然有无限的向往。抬头看看高处,除了楼顶透出的一丝亮光,还有梦中的一轮明月。这就是诗人心中最向往的生活的亮光。  感人的《月光》,见证了一个乡村孩子的成长,见证了他为摆脱贫穷而进行的苦苦探索和挣扎,更见证了他流落城市的孤独和彷徨。  “一场雨使秋天提前到达/风声正紧/爱情的火把熄灭/在别人的故乡/一个被贫穷追捕的逃犯/除了月光还有什么/可以照亮他独行的脚步”这是一个秋雨后冷寂的夜晚,漂泊他乡的游子,独自行走在夜的尽头。他为何流落他乡?“被贫穷追捕的逃犯”一个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为生活所迫的无奈和忧伤。此刻,他什么也没有,唯有月光照亮自己眼前的路。可以想象,在这样一个清冷的秋夜,多少的思念,多少的惆怅。周围全是陌生,唯有月光似曾相识,它勾起诗人儿时的美好回忆。“月光记忆中的月光/她照过村庄/和村庄外的四个方向/照过童年游戏的新娘/像撒落一地的爱/被诗歌收藏”那是一个遥远的宁静的小村庄,月光祥和地洒落一地,一群不懂世事的小伙伴,在月下,数星星,追捉萤火虫,玩着娶新娘的游戏。他们的欢笑声,融着银色的月光,和村外的流水,一起飘向村庄外的四个方向。  此刻,暖融融的回忆,让一切漂泊的烦恼远去了,心灵的天空被儿时五彩的梦想占据。“又从诗歌中回返/在月光中沐浴/内心纯净如初”。    (三)    这样一群镣铐中的舞者,他们有着怎样的情感世界?可以想象,他们对爱的渴望,在爱的想往中,他们也只能是层层暗伤。  《雪》,就含蓄地抒写了爱的沉浮。“雪”,是关爱世界的一种方式。它首先给了梅花盛开的独特空间。因为“梅花能在雪中盛开”,因此,它的寒冷的天性,已被掩盖,“这让我怀疑/寒冷的真实存在或者/因此推断寒冷/是雪温暖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诗人由此联想到“像忧伤的爱情/留下的却是甜美回忆”.这一种联想非常独特。忧伤的爱情,固然让人受伤,却也留下甜美的回忆。就像雪花,它的冷酷,它的冰凉,却能孕育娇艳的梅花。诗人是被忧伤的爱情刺痛了心,而依旧无法割舍这段情吗?  “雪:当我正式写下/这个轻轻的词我看见/少女洁白的胴体/刺瞎了多少双肮脏的眼睛/又康复了多少双失明的眼睛”是被残酷的现实刺痛了双眼,还是让多少人在冷酷中看清了现实?“听吧听吧/是谁站在茫茫雪野说/“有多少事物在雪底下死亡/就有多少事物在雪底下新生”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诗人既看到了冷酷的环境让无数的希望破灭,也看到了正是这样冰冷的环境,也促成了许多美好事物的新生。这里,雪,既是奇寒的环境的物化,也是净化心灵的白色使者。  我们已经不忍心去揭开这些城市中的隐忍者怎样的伤痛;他们只能用自己的方式,为自己疗伤。  中山,这座园林城市,它的美,它四季的花香,无疑让无数人沉醉,也留住了无数外来漂泊者匆忙的脚步。走进孙文公园,那里不仅有多情的梅花,有长青的松柏,更有山坡上耀眼的杜鹃。那么,当诗人洪希面对这成片的杜鹃园,他有什么样的感想呢?《以一朵杜鹃花的形式打开自己》:  我不再把自己握成一个拳头  时令的指针已经向着春天  我想我应该以一朵花的形式  打开自己  为什么他曾经把自己“握成一个拳头”?或许,是受到了难言的伤害,握紧拳头,是保护自己的唯一选择。是否至今依然心有余悸?那握紧的拳头,是随时准备反击呢,还是蜷缩成一团,更加收缩自己?总之,面对杜鹃的尽情绽放,他终于有勇气“打开自己”;  “那些曾经的冷伤/我用蜡烛自燃的光和热/挺了过来/现在孙文纪念公园的山坡上/一大片杜鹃花火一般燃烧着/我开成了其中的一朵/”果然,他是被杜鹃花火一样的热情感染,心中的伤痛,渐渐治愈。他打开了紧握的拳头,打开了紧闭的心扉,也绽开了久违的笑颜!    (四)    在异地他乡,无论怎样麻痹自己,浓烈的故乡情结,依然是这些镣铐中的舞者挥之不去的心灵颤动。  对母爱的讴歌,是诗人最真挚的情愫。《母亲》一诗,写自己在一个特殊的日子,在夜深人静时对母亲的思念。此刻,“我撇开工作/撇开睡眠和一切杂念/握紧诗歌和祝福/插上幻想的翅膀/随思念一同抵达故乡”这样专心致志地思念,专心一致的怀想,都是因为是母亲的七十岁生日。七十岁,本该是颐养天年的年纪,而母亲却依旧艰辛,“你的容颜你的身子你的骨骼/也跟着七十岁了/却仍旧操着年轻母亲的心”对母亲的心疼,和着内心深深的歉疚。这是一个儿子无以言表的痛。  对母子情缘的珍惜,对母亲深深的感恩,是牢记母亲的教诲。“我很庆幸母亲/今生我能成为你的儿子/除了生命母亲/你还给了我/勤劳正直善良的品行因为这些/在异乡充满诱惑的世界里/我的脚步和梦想没有偏左/也不会偏右”母亲的勤劳,母亲的正直,都是流淌在儿子血液中最宝贵的东西。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无论世事多少沧桑,依然秉承母亲纯良的本性,这正是诗人引以为傲的,也使他能坚守做人的底线。  然而,纯朴的母亲,跟千千万万个劳动人民一样,她生活得简单,她一生的舞台,都没有离开土地,没有离开家。“母亲在这样一个初春的深夜时分/我为你写着这一行一行/做诗的文字/虽然你七十年的生命里/只懂农事和家事”七十年的生涯,劳苦而功高,却又默默无闻,生活得无声无息。  无论在异乡多么的落寞,每当回到故乡,游子的心中,依然充满深深的眷念。他的《深冬穿过故乡的田野》正是抒写自己在深冬季节,走在故乡的田野上,涌起的无限感思。“左边或者右边/田野睡去田野醒着/水稻在这里成长水稻在这里倒下/祖先在这里成长祖先在这里倒下/我在这里成长/最后也将在这里倒下”这片沉默的土地,是祖祖辈辈希望的田野,多少的希望,多少的梦想,都在田野中酝酿。这里的“水稻”,是故乡人赖以生存的食粮,更是建设美好生活的希望。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这片希望的田野,却无力承载人们改变生活、创造美好未来的全部希望。  因此,田野,成为我“从故乡到远方”和“从远方到故乡”的通道,在田野中间的小路上,“空旷的田野希望的田野/以质朴响应四季以谷穗喂养生灵/如今我走在田野的中央/不是从故乡到远方/就是从远方到故乡”这是对故乡的田野无声的背离。这里,本该是热火朝天的刀耕火种;这里,本该是金色的稻浪,蜻蜓在热闹的蛙声中轻盈地欢飞……  然而,它却留不住游子的脚步。“刮不尽的寒风下不停的雨/我的田野如果刻骨铭心的痛/是一种希望那么犁铧的锋芒/何时能刺破肌肤/隐隐中我听见春雷的声音/花开的声音”在这寒风凛冽的冬季,在这离别的泪如雨的时刻,忍着离别的伤痛,心中依然是不灭的希望。正如冬的田野渴望春的到来。    认识刘洪希已是十多年,给人的感受,总是玩笑不断的阳光男孩。他朴实善良,对朋友真诚,和他交往,你不用任何的设防。及至读了他的诗集,才知道,他的内心有一个如此丰富的宝库。  难得的是,在喧嚣的城市,刘洪希正是这样一点一点地感受着流落城市的打工者们的生活的不易,感受他们的乐观和坚守,感受他们如在城市中跳跃的“青蛙”们的艰辛,那种“戴着镣铐跳舞”的沉重和无奈。一位执着的故土守望者——读刘洪希诗集《一只青蛙在城市里跳跃》文/妍冰    初春四月初,在这个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假日里,除了短途散步之外,谢绝外面应酬,将自己关在书房里,品读诗友刘洪希最新诗集《一只青蛙在城市里跳跃》。这是刘洪希的第一部诗集,共分为《穿越故土》、《且行且歌》、《风花雪月》、《心灵空间》、《爱的絮语》五个篇章。诗如其人,和洪希诗友相识在市诗歌学会活动中,他以特有的持重、稳健、诚实、豁达和幽默,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后,便有了我们共同参与市诗歌界及作协组织的各种活动,我们都参加了市作协麾下的红树林读书会。我们一样喜欢阅读,一样注重精神层面的生活,所以成为有共同爱好的诗友。此刻,读着洪希的诗,每一首都向读者昭示着一个异乡人对故土的守望,他对家乡的那份眷恋和深情,达到“忘我”的程度,他的诗冷静理智也不乏抒情。纵观他的诗句,语言优美简练而又不乏内涵。  一、冷静抒发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如:《一只青蛙在城市里跳跃》这是这本诗集的代表作,我第一时间细细品读。  一只青蛙  身上流的是乡村的血  灵魂却在城市里  戴着镣铐跳舞  这一节很冷艳,一只孤单的青蛙“戴着镣铐跳舞”很有画面感,令人惊讶诗人如此冷  静地抒发着他对这只青蛙的关注,“流的是乡村的血/灵魂却在城市里”这种灵与肉的分离,这种精神上被烤了镣铐的个体,其实就是城里被城市忽视的打工者群体。诗人将视觉投向他们,充满了善良的认知。令人感佩。  水泥地楼宇森林城市  站立在土地的沦陷之上  站立在一只青蛙痛苦的怀念之上  那微波荡漾的水呢  那草地稻谷  和梦中的家园呢  这一节充满无奈和怀念。那些打工群体,每天都在建着高楼大厦,而这些大厦在城里  已经形成了楼宇森林,大地似乎要沦陷,他痛苦地怀念着家乡“那微波荡漾的水、草地、稻谷”和“梦中的家园呢”。这里运用夸张手法,言极城市楼宇之多,有多少楼宇,便有多少来到城里打工的农民工,他们“站立在一只青蛙痛苦的怀念之上”,承受着远离家乡、思念亲人的痛苦。而梦中的家园却近在迟尺,远在天涯。  一只青蛙千万只青蛙  情愿奉献一切  我在城市的某一角落  看见一只青蛙无家可归  这一节由点及面,直接点出了一只……千万只,他们“情愿奉献一切”,而他们自己  却“无家可归”,这里,我与诗人一样,对这些抛家舍业进城打工的群体怀着深深的同情。因此非常赞同柳冬妩对这首诗的评价:“冷静的抒情背后蕴藏着一股巨大的悲凉,对打工者命运的无助与无告以及命运的不可知,通过“青蛙”的喻体表达了打工者冷峻的情感与无奈。除了面对自身的局限之外,城市对于他们的冷漠和轻蔑是他们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的。繁华的都市成了他们的栖息地,而这一切却又与他们无关。不管在现实中还是在精神上,城市只是他们的一处驿站,对于他们扎下根来的想法有着天然的排斥和恶意的嘲笑”  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杨克对洪希诗给予高度评价:“衡量一个诗人的成就,只需要看他写得最好的几首诗;而一本诗选的“成色”,同样只需辨析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含金量’,刘洪希的《一只青蛙在城市里跳跃》,堪称近年‘打工诗歌’的精品……”由衷为洪希感到高兴。  二、异乡人对故土的守望  《深冬穿过故乡的田野》  左边或者右边  田野睡去田野醒着  水稻在这里成长水稻在这里倒下  祖先在这里成长祖先在这里倒下  我在这里成长  最后也将在这里倒下  这就是故土,这就是家乡,里面有祖先的气息,祖先、水稻皆在这里生长、倒下。而  自己在这里成长,也将在这里倒下。看似平平淡淡的诗句,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里面有血脉宗亲的牵扯,有不能在家乡生活的无奈。  空旷的田野希望的田野  以质朴响应四季以谷穗喂养生灵  如今我走在田野的中央  不是从故乡到远方  就是从远方到故乡  如今,虽然故乡的田野充满希望,有着质朴的味道,有着迷人的稻谷喂养生灵,而自  己只能依然在远方和故乡之间游移。这样的文字,不是那种惊天动地的震撼人心,但是却以这样冷静、平和的呈现打动人,让人产生共鸣。  刮不尽的寒风下不停的雨  我的田野如果刻骨铭心的痛  是一种希望那么犁铧的锋芒  何时能刺破肌肤  隐隐中我听见春雷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  比较喜欢这一节,虽然“刮不尽的寒风/下不停的雨/……刻骨铭心的痛”,但是,  诗人在“隐隐中/我听见春雷的声音/花开的声音”这春雷,这花开的声音,令人看到希望。诗人在痛苦中不乏乐观,没有被“寒风”冷“雨”击败。我读出了诗人的隐喻,理解了诗人所言的“寒风”冷“雨”一定是生活中的百般不顺或者挫折和打击。生活中,人们都能面对顺境,而又有多少人能够如此乐观应对生活中的逆境呢?因此佩服这样的人!  《月光》  一场雨使秋天提前到达  风声正紧  爱情的火把熄灭  在别人的故乡  一个被贫穷追捕的逃犯  除了月光还有什么  可以照亮他独行的脚步  这首诗是我在洪希诗集里很少读到的有爱情字眼的诗。可是,这里出现的爱情,也不  是人们热望的爱情,而是充满无奈凄苦的爱情,你看:“一场雨使秋天提前到达/风声正紧/爱情的火把熄灭/在别人的故乡”。可是,无论如何,他心底依然希望高悬的月光能够照亮他在异乡独行的脚步。  月光记忆中的月光  她照过村庄  和村庄外的四个方向  照过童年游戏的新娘  像撒落一地的爱  被诗歌收藏  又从诗歌中回返  在月光中沐浴  内心纯净如初  这一节写得很纯净,很美好。诗人回忆起童年时光,月光照在故乡的村庄,照在东南  西北四个方向,洒落的月光就:“像撒落一地的爱,被诗歌收藏”。这里显示了诗歌的美好,也唯有诗歌具有如此功能,可以收藏月光,可以收藏回忆,可以收藏爱情以及世间一切美好的事情。被诗歌收藏的爱,“又从诗歌中返回,在月光的沐浴下,纯净如初”,这般美丽清纯。读到此处,内心像被水洗过一般受到感染。  一样喜欢《母亲》这首诗,诗人“在这个夜深人静时分/撇开工作/撇开睡眠和一切杂念/握紧诗歌和祝福/插上幻想的翅膀/随思念一同抵达故乡,为七十岁的母亲“写着/这一行一行/叫做诗的文字。  在诗人的内心深处,有故乡,有母亲,有着纯净的爱情。所以,在他一个人孤独生活在异乡的时候,心心念念,不能忘怀的,就是故乡的一切,深刻表达了一个异乡人对故土的守望。  他的这种情怀,也表现在他其他诗篇里。如:在《稻谷黄了》这首诗里,他将稻谷比作农村、农人和和诗人自己;在《城市米铺》里,诗人将洁白的大米比作家乡姐妹;《不敢惊扰那一对爱的蝴蝶》中,将蝴蝶比作刚从脚手架上走下来的异乡打工夫妇等。诗人身在城市,在异乡,每时每刻都没有忘记故乡,而且通过诗句,通过诗句中鲜明的物象,表达他对故乡的守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厚重的故土情怀。  三、杜鹃花一样打开自己  《以一朵杜鹃花的形式打开自己》  我不再把自己握成一个拳头  时令的指针已经向着春天  我想我应该以一朵花的形式  打开自己  这是一首热情赞颂美好生活的诗歌。诗人脱离了异乡人的孤独寂寞,摆脱了关注“青  蛙”时的冷静理智,而变得热情洋溢,所以“不再把自己握成一个拳头/时令的指针已经向着春天/诗人经过多年的打拼,已经不再孤独,在城里有了自己一方天地,有了自己的事业,诗人不再封闭自己,他形象地写道:我想我应该以一朵花的形式/打开自己。  那些曾经的冷伤  我用蜡烛自燃的光和热  挺了过来  ……  一大片杜鹃花火一般燃烧着  我开成了其中的一朵  诗人不再“冷”和“伤”,曾经的不美好也都烟消云散。诗人看到:一大片杜鹃花  火一般燃烧着/我开成了其中的一朵。像杜鹃花绽放,多么自信,多么生动,字里行间洋溢着青春热情,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由衷赞美。这是在诗人关注“青蛙”和“守望故乡”的诗篇里看见不到的。。  在《蝶恋花》这首诗里,我非常喜欢这样的诗句:“南方温暖的中山/四处都有花朵在盛开/都有蝴蝶/美妙的舞姿//蝴蝶爱着蝴蝶/花朵爱着花朵/……我是用目光书写的歌者”这样的诗写,不仅抓住来了南方四季不谢的鲜花,更在表现在鲜花映衬下那些美丽的精灵——蝴蝶,正如诗人所言:四处都有花朵在盛开/都有蝴蝶/美妙的舞姿,而我分明看到,有鲜花的地方,就有蝴蝶,是鲜花的美丽和馨香吸引了蝴蝶,那些蝴蝶在鲜花丛中翩翩起舞,书写着蝶恋花的美妙篇章。  《梦回故乡》也是一首洋溢着灿烂心情的诗歌,在这首诗歌中,诗人将前面诗里流露的无奈、压抑、同情等情绪一扫而光,呈现给读者的是“阳光灿烂/灯光灿烂/我思乡的情结也灿烂……可见随着诗人人生经历的丰富,他的内心更加丰盈,他的视野更加开阔,他的诗歌更加开朗,昂扬。无论从写作还是精神,诗人都登上了一个新的梯度。  叶延滨曾说:“诗意是每个中国人能够体会和提升的方式。诗人的形成有三个重要方面:个人才华、时代需要和受众。但真正有教养的人会在不同的境遇下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向”洪希诗友正是不满足自己现有的生活,不断追求诗意的提升。他具有诗人形成的三个要件,个人才华在此书中可见一斑。他的作品能够体现时代需要。他的诗歌言语朴素,用词生动,读起来,不艰涩隐晦难懂,不刻意铺排华丽,所以是受众的。  真诚希望洪希以此为起点,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一首诗成就一位诗人文/泥冠    刘洪希是我的好兄弟。在市交警大队从事文字工作。从他从事的工作来讲,他应是一个侃侃而谈的人。但并非如此。在各种场合,他从不多言,也从不评论身边的熟人。他是一个木讷的人吗?当然不是。如果是,那锦绣诗章又是怎么写出来的呢?“言多必失”、“祸从口出”——是这些人生名言使得他“三缄其口”吗?总之,有人说他是一个无趣的人。但一个无趣的人总比一个令人讨厌的人要好!其实,他是一个极低调的人。  三年前认识他时,很多朋友在酒桌上称呼他青蛙。我当时纳闷:一个四十多岁的大男人,怎会有这样的绰号呢?有朋友解释说:他曾经发表过一首题为《一只青蛙在城市里跳跃》的诗歌,这首诗一经发表,大获成功,成为了当年江苏省高考试卷的作文题,也让很多人记住了一个诗人的名字。  刘洪希籍贯湖南耒阳。从1995年开始写诗,迄今已在《诗刊》《北京文学》《诗选刊》《诗林》《羊城晚报》《诗歌月刊》等报刊发表诗歌等文学作品400余篇。但他最打动我的还是那首《一只青蛙在城市里跳跃》。这首诗歌让我对于文学创作产生很多联想。  洪希说,他已经发表了400多件文学作品。老实说,我读得不多,虽然也是上乘之作,但没有像《一只青蛙在城市里跳跃》给我留下的震撼。这首诗镌刻在了我的记忆壁上,将永远闪光。  对经典的崇拜应该是读者的通病!  很多读者记住诗人刘洪希也是因为他的这首诗。应该说一首诗成就了一位诗人毫不为过!  当今,写作者不需要用钢笔写作了,电脑打字快捷方便,修改甚是容易。因此,写作队伍日益扩大,书店里的书塞得满满的。按理是很好的事情——曾有位思想家说过:一个丧失文化的民族不毁自灭,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度不攻自破。国家的强盛必须由浩瀚的书籍做支撑!但令人焦虑的是,“垃圾书”越来越多。垃圾书的危害性是不可小觑的,它会把读者引向歧途,也会让读者厌恶阅读。  我们必须提倡经典阅读和经典创作。没有经典创作,经典阅读便无从谈起。每一位作家必须要有经典意识。只有作家树立了经典意识,经典作品方能诞生!  当下许多作家标榜要“快乐写作”。似乎每天创作的字数越多,就成就越大。写出的作品略做修改就天女散花般四处投稿,纸质刊物不登,就投往各公众号,公众号不发表就自费出书,不管书稿质量的优劣四处送人。仿佛自己的书越厚自己就越有名望,仿佛自己的书出版得越多,自己的名气就越大。眼下有个笑话,一个作家出版了十多本书,以为很有名气了,去参加一个大会时,没有几人认识他。有个作家只出版了一本书,一入会场就引起掌声雷动。因为这本书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作家马拉谈创作:只有制造许多垃圾才能出精品(大意)。作家说的是必须勤创作才能出精品。这当然是真理。我认为把意思说全的话便是:勤创作加上认真创作才能出精品。精品必须是在认真创作中诞生的。我们没有精品意识,精品又怎能诞生呢?  出精品是对读者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一个作家创作了一辈子,没有一件像样的作品,不能说是谋财害命,也是籍籍无名。任何一个作家可能都不愿接受这种结果。精品意识必须从早树立,越早才越有可能实现目标。  我们羡慕流芳百世的文学家。但许多天才作家的名望都被自己的随意和懒惰葬送了。  刘洪希是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诗人。他写出精品之作《一只青蛙在城市里跳跃》是因为他具有精品意识。从刘洪希发表诗歌的刊物即可看出——《诗刊》《北京文学》《诗选刊》《诗林》《羊城晚报》《诗歌月刊》等都是我国知名的刊物。可见他对写作是充满敬畏的,也是精益求精的。所以,他写出精品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刘洪希不是一个天才级的诗人,但他是一个有灵气的勤奋的诗人。我坚信,他一定能为我们写出更多精品之作!  我们忘不了骆宾王的《鹅》,忘不了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忘不了北岛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忘不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忘不了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他们都因为他们的文字而活在我们心中!  有人说:当官一世荣,文章千古事。  有人说:人们不问津商人的高堂,唯仰慕文豪的故居。  请重视精品。重视精品就是重视自己的名声!***************************************************************                                   编辑:黄柳军总编:郑万里主编:黄廉捷编委:秦志怀  罗子健  阮 波  李智勇  谭功才  黄 刚  杨二芬  许 友  徐向东欢迎赐稿投稿要求:散文、随笔、小说、评论二千字内;诗歌每首不超过50行。邮       箱:190361453@qq.com长按指纹 >识别图中二维码 >添加关注

上一条 下一条
类似笑话
热门笑话
其他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