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上了歲數都牙口不好。牙齒會出現很多問題,畢竟人的年紀大了,身體的正常機能都會下降,牙出現問題也很正常。 這時,一些人會選擇裝假牙,畢竟,沒有牙,咀嚼受限,吃飯也會成問題。還有人會選擇種植牙,那麼兩種到底哪個更好呢?
許多人對於該不該做植牙或假牙仍霧煞煞,且對這部份的醫療質量存著許多迷思,決定寫下多年來的臨床心得,跟大家分享。 Q1植牙較優於復假牙治療? 任何醫療的最大目標應該是:治療者願意提供較省時、省錢、簡單不復雜、安全的診斷及治療方法,且以病人利益為首要考察。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可惜,醫療在資本主義影響下傾向商業化,植牙已不是「林來瘋」而是「植牙瘋」,成為最夯的醫療方法,這是因為多數民眾及牙醫師被誤導的結果。 植牙是缺牙時的治療方式之一,但非首選,是沒有辦法的最終選擇。 在許多狀況下,傳統假牙不管是固定或活動假牙,仍能有不錯的效果。大部份情況都不是非用植牙醫療不可(殺雞不必用牛刀)。 但是想在傳統假牙醫療模式中得到高水準的醫療,並不容易,許多醫療者趁機鼓吹植牙有多棒。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執業牙醫30年來,我常接獲假牙不舒適、到處求醫都沒辦法得到滿意解決的病人說:「不知道,也無從選擇何者有較高明醫術的治療者,而困擾不已。」因為許多病人及醫療提供者不太清楚成功療法的標準,就算病人「感覺還算不錯」,但在達人的檢視下,離成功標準還遠呢!因為病人往往使用植牙一段時間後,不良狀況才會慢慢浮現。 傳統假牙的治療模式比植牙悠久。一項大規模文獻研究發現,傳統固定式假牙10年的生物性併發症,如再度蛀牙、牙周病變、牙髓病變及生物機械性併發症例如假牙鬆脫、斷裂等,約一成左右;但植牙後五年,植體周圍炎(牙床骨、牙齦發炎)、植體零件鬆脫、斷裂、人工牙根及復假牙鬆脫、斷裂、失敗等約二~五成。 Q2植牙屬侵入性醫療,比傳統假牙風險高?
植牙除了傷口有感染的風險,其他像是傷口出血、傷口疼痛、傷口腫脹或癒合不良、區域性麻醉風險、因併發症或手術效果不如預期,必要時仍需再度手術及其他治療。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特殊性症狀者如:骨髓炎、蜂窩組織炎、鼻竇炎、敗血症、皮下氣腫、臉部麵板瘀血腫脹,顏麵嘴脣、下頷、牙齒或舌頭暫時或永久性麻痺感,開口困難,口內疤痕形成,需要附加額外的手術材料,包括軟或硬組織,植牙失敗再度手術取出,在第二度手術前,人工牙根可能提早外露而看得見。根據一項研究指出,比較嚴重的還有傷到下頷神經,造成嘴脣、牙齒、舌頭永久性麻痺的約有5~15%。 至於其他少見併發症像是傷及舌下血管出血,造成呼吸窘迫而成植物人,或上顎鼻竇手術發炎而致身亡。 Q3傳統假牙的缺點? 傳統假牙也有缺點,例如會損傷兩邊要固定的自然牙、牙齒有時要抽神經等,不過,多跟治療質量有關,並不是常態。 我有個患者上顎、下顎接受植牙,上顎幾年後植體從鼻孔穿出,失敗,做了四、五副全口活動假牙,陸陸續續都出現狀況,令他很不滿意,直到重做全口假牙,才說從此不用假牙黏著劑,吃飯、說話可以比較穩,不會脫落,可以吃比較硬的花生,吃東西也較有味道,體重也慢慢增加。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Q4植牙愈來愈多併發症,造成醫療糾紛?
許多人不知道,人工牙根與自然牙根在先天設計上大不同。 自然牙先天具有自我保護功能,避免過多不正常咬力傷害自己及其周圍的支援組織,減少損害。 人工牙根的材質,其大小、方向、型態,無法像自然牙內及牙周膜含有敏銳的感覺神經等構造,用久了會對周邊組織造成損傷而不自知,就像糖尿病病人如果腳部神經失去知覺,受傷時並不自知而易感染一樣。所以,人工牙根無法完全取代自然牙的全部功能。傳統固定式假牙利用自然牙,當然較具優勢。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缺牙時,能夠應用傳統假牙複方式為首選考察。植牙專家Stuart.J.Froum說,原先植牙都是對軟、硬組織較內行的口腔外科及牙周病專家執行治療;現在則是愈來愈多功力參差不齊的牙醫加入行列,當然會增加其併發症,且植牙在大學教育並沒有深入的探討,也沒有臨床實際訓練及經驗,許多牙醫師畢業後,所受的繼續教育多由植牙廠商或私人教師來提供,也未必深入,鮮少認知併發症的林林總總。 並且牙醫師在學習植牙時,講者的成功案例,是高度篩選的結果,避開高風險的病人與病況,號稱高的成功率,只是顯示存活率而已。 一項研究顯示,約25~50%的植牙病患,在日後會引起植體牙周炎,造成疼痛、患側不敢咬東西。 在水準較高的國家是由對牙周病、口腔外科等較有軟、硬組織處理經驗的牙醫操刀。但植牙前的診斷、治療規劃及植下人工牙根後續的假牙復,仍需具高水準的復科牙醫製作配合。在國內通常由某一科牙醫統包整個治療過程,其質量如何,許多病人無法分辨。複製作或咬合處理不當,引起顳顎關節障礙,頭、頸、口腔、顏麵疼痛等併發症,時有所聞,大部份病人初期時並無大礙,使用一段時間後感覺不適,嚴重時才會再度求醫。 所以,當你遇到牙醫宣稱植牙可以咬較硬的食物,比傳統假牙還好時,就要小心! 事實上,自然牙能夠及時分辨咬力的大小,以免咬力過大,傷到自己。傳統假牙處理好,也照樣能吃比較硬的東西,但有些部分活動假牙及全口假牙能承受的力量僅是自然牙的六分之一,因為植體先天上無自我保護神經。植牙後則自我感覺良好,殊不知長期咬硬的食物,其實就是加速災難的開始。文獻中常發現利用植入的人工牙根與自然牙合併使用的牙橋多年後,自然牙齒移位,證明人工牙根缺乏運作人體精密的生物機械原理,易產生不平衡,咬合不穩,導致牙齒移位。 其實,不少的復及牙齒美容(前牙美容貼片)科醫師,對顳顎關節其病變原因、分類、診斷、治療的深入瞭解、以及對咬合因素在整個咀嚼係統各部份的知識擁有得並不多。咀嚼係統構造包括耳前關節、頭、頸、臉部肌肉、神經、韌帶、牙齒、黏膜、骨頭,其中一個部位發生狀況,都會影響其他組織的健康,環環相扣。 整個係統一旦不平衡,久了就造成各部位的傷害,功能失常、疼痛。 肇禍的原因很多,包括植牙後的假牙製作不良,致使咬合不正常、引起顳關節障礙、頭、頸、顏麵、口腔、牙齒疼痛,例如頭痛、偏頭痛、耳痛、喉嚨部位講話久了會痛,吃東西、打哈欠耳前關節會痛,關節有彈響,頸部疼痛、喉嚨有異物感、耳鳴等千奇百怪的症狀,到處求醫都不得緩解,屢見不鮮。 Q5如何判斷牙醫師的功力?
首先要能確認診斷、分析關節是否健康穩定,運用各種檢查工具和方法,詳細確認何種關節構造是否有問題? 與咬合的關係是否正常?例如用較精確的半調節式咬合器以及麵弓來分析,診斷上下牙齒咬合與顳顎關節是否有異常及不平衡的關係,差異的大小,然後提出全口復健治療方法,包括戴咬合板、咬合調整、假牙復、牙齒矯正,手術整修牙床骨等。如果使用多數技工所常用的簡單式咬合器,製作的假牙絕對會有問題。 咬合大師道森曾經說:「現今畢業的牙醫師能夠擁有咬合知識、咀嚼係統、解剖、生理、下顎骨生物機械原理的完整瞭解,理念到技術超準的,畢竟是少數!」 多數植牙後的假牙製作不良時,有時病人不會感到不舒服,就是感覺怪怪的,有時不太敢咬硬的東西,等到多年後,才驚覺代誌大條了,整個咀嚼係統各部門會無聲無息、持續受到破壞,例如耳前關節(顳顎)內結構,如軟骨變形、移位、退化等。 總之,缺牙時,條件狀況就算不是良好,高品質的傳統假牙仍是首要考慮的選擇,它比較省時、省錢,較安全且不復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