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存於體內多表現為身體困重,精神疲乏,頭昏發蒙等。而體寒是身體內有寒氣,包括脾胃虛寒或者肝腎陽虛,以身體怕冷為主要表現。
體濕的癥狀 體濕即為體內濕氣,其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怎麼能判斷自己體內是不是有濕呢? 有的人,每天早上七點該起床的時候還覺得很困,覺得頭上有種東西裹著,讓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身上有種東西在包著,讓人懶得動彈,也能判斷他體內濕氣很重。中醫裏講“濕重如裹”,這種被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好像穿著一件洗過沒幹的襯衫似的那麼別扭。另外大便長期不成形,粘馬桶不易沖掉。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體寒的癥狀 “體寒”,以中醫看,大部分叫做“虛寒”,就是體質虛且寒。中醫對於病情,可以用“八綱辨證”法說明,分成“陰、陽、表、裏、虛、實、寒、熱”這個八綱辨證,虛跟寒都在同一個人身上表現,所以我們就說這個人虛寒。寒體質的人就怕冷,再加上虛就更怕冷了。 
1、怕冷,手腳冰涼。
2、容易感冒且感冒恢復期長。
3、生理期經痛嚴重,腹部有垂墜感。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4、面色暗淡,無血色。
5、易疲勞,關節部位易酸痛。
6、口腔內易發炎,易長口瘡。
7、容易便秘,經常覺得肚子漲。
8、生理期紊亂,天冷後易延期或量少(女性)
9、皮膚乾燥易幹裂。
10、腳後跟易乾裂,腳部血液循環差。
以上就是體寒和體濕的不同表現了。大家一定要根據自身表現出的癥狀分辨清楚自己的體質是什麼,這樣才能更好的改善自身的健康狀況。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最後一個很重要也是很現實的問題——應該怎麼辦?
驅寒祛濕,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艾灸,尤其是用我們自製的中藥艾條施灸,則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艾條選好,我們來看看具體怎麼灸吧
驅寒、祛濕既然有有著不同,我們的灸法上則需要有針對性。
【驅寒灸法】選取神闕、命門、足三裏、湧泉,采用溫和懸灸,每個穴位15到20分鐘。
【祛濕灸法】選取關元、中脘、豐隆、承山、解溪、足三裏,采用溫和懸灸,每個穴位15到20分鐘。
有條件的朋友,還可以在背部配合梅花針刺血拔罐,這樣效果會出來的更快,更明顯。 以上灸時註意避風保暖,灸後別著涼,別立即洗澡。
艾灸治療此類問題,安全且效果明顯,唯一的問題在於是否能堅持的住。
祝您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