憾事誰都不願意發生,
在4/26時,北部的錢櫃林森店爆出大火, 甚至奪走5條人命。而警消專家呼籲逃出火場的關鍵,
也就是保命基本的3道原則一定要做好:1.關門
2.關閉包廂內空調開關 3.打119報案詢問火災樓層消防署前組長林金宏在臉書,針對昨天林森錢櫃大火死裡逃生的民眾所寫的劫後餘生文章做出了分析:
第一時間要立刻關上門,減緩房間惡化的速度。第二就是關閉空調開關。 他解釋,空調是火災煙熱蔓延的路徑,尤其馬達還在運轉時,會加速煙的流動,所以火災應變一定要關空調。 在做好保護自己的措施後,接下來就是瞭解火災情況,因此第三步要撥打119,告知119受困的包廂位置。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以下為林金宏前消防署組長的原文: 這是我看到錢櫃大火第一個出現的想法。
當然談我會怎麼做,就是要先知道我當時麵臨的情況。 截至目前為止,只有從火場逃出yuweime寫的內容比較具體,我就以yuweime的情境來做處置。
「聞到燒塑膠味,還以為是有包廂在拉K,我還打電話報警請警方過來,然後警方回電說是失火了,要我們趕快逃生。然後看到白色的淡淡煙霧,不斷從空調出風口冒出。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一打開包廂門,走廊全都是臭得要死的白煙,趕緊關上門,並且聽到外麵有消防車的警報聲。」如果是我,第一件事一樣會選擇立即關上門,第二件事就是關閉空調開關,第三件事打119,告知119我們受困的位置(包廂號碼)及人數,接下來詢問火災是幾樓燒?
目前燃燒情形為何? 我們該如何配合消防隊作業? 消防隊會用什麼方式通知我們,他們是消防隊?從yuweime的敘述,很明顯當時房間內的狀況遠比房間外的走道安全,所以我會立刻關上門,減緩房間惡化的速度。 接下來,我會關閉空調是因為在很多火場都一再證明,空調是火災煙熱蔓延的路徑,尤其馬達還在運轉時,更會加速煙的流動,所以火災應變一定要關空調。
就像我住旅館,我除了會觀察安全門梯的位置外,我一定會搞清楚空調怎麼關。 做好保護自己的措施後,接下來我就會想瞭解火災情況,做為後續處置的參考。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所以我一定會打119,告知119我的受困位置,當然光講包廂號碼,在濃煙密佈的環境下,消防人員可能無法看清包廂號碼,再加上消防隊帶空氣呼吸器,無法大聲呼叫「有沒有人?」,所以一定要約定一個通知的方法,消防隊會用什麼方式通知我們,他們是消防隊,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如果消防隊剛抵達,我所詢問的問題都還沒答案,我會選擇留在房間。 如果消防隊明確告知起火處是5樓,那我就會判斷,5樓火災,7樓還都是煙,很明顯一定有防火門沒關,此時逃離房間一定會麵對更多的危險,更會堅定我留在房間的意誌。 當然留在房間,對一般人而言都會害怕。 但對熟知火場的我,我知道這時留在房間絕對是相對安全的做法。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如果以yuweime所描述的情境,我一定會留在房間,並持續與消防隊保持聯繫,隨時掌握火災發展。
至於塞門縫、用濕毛巾摀口鼻,我認為沒有壞處,但也沒有那麼必要。當然我今天所提的做法,是以yuweime的情境來因應,如果情境不一樣,有些做法可能需要調整,但是外麵有濃煙,關門避難,關閉空調、通知119,應該是活命最重要的三個步驟。 今天恭喜yuweime及其朋友均全身而退,也希望大家思考我今天的標題,如果您在現場,您會怎麼做? 夜深了,不寫了,有時間,我再來跟大家談談這場火災,從劫後餘生的敘述中,有哪些缺失及迷失。
就像yuweime所述,「警方回電說是失火了,要我們趕快逃生。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我不知道警方是掌握什麼明確資訊,所以建議要逃生。
如果沒有,只是直覺認為火災最佳選擇就是要逃生,那就是我需要跟大家談談的缺失及迷失。來看看當時的影片:
還有一則Q&A值得我們學習。 網友提問:
「你也知道資訊混亂及受理時間很短,警方當然是講發生火警,儘速逃生,無法像事後諸葛、好整以遐指引如何逃生,更何況「逃生」一詞本指保護措施,不必然就是要民眾外逃,如果是版主受理,電話暴量,只有幾秒,你會怎麼講?」林金宏前消防署組長回:
「這個問題我曾經思考過,我會先問報案人身邊有沒有看到火?有沒有看到煙?有沒有感覺到熱? 然後根據他的回答進行下一步指示。 這裡他說的警方不知道是指119還是110, 但以消防隊來說,準則永遠是「做得對比做得快重要」 去年底也有很多起119線上指導成功「求生」的案例, 所以這並非辦不到的事情」其實,也有消防員做了一個實驗,
讓你知道煙怎麼跑,因為火場中最致命的殺手就是煙!透過這小小的玻璃屋,
讓我們來看看煙怎麼在居室內流動的。 謹記:
火場逃生往下逃, 遭遇濃煙快關門, 關門開窗來求救, 火場求生保安康! 文章來源: https://toments.com/31367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