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 > 侃电影|影史上最尴尬的床戏背后,却藏有最纯粹的真爱!
侃电影|影史上最尴尬的床戏背后,却藏有最纯粹的真爱!
电影

2024-06-12 01:00:00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路透涩(MOVIEREUTERS)作者:一吃就胖94年的妹子西尔莎·罗南(Saoirse Ronan)的影后气场越发强烈。已经两次提名奥斯卡影后的她再度送上了高质量的新片——《在切瑟尔海滩上》(On Chesil Beach)。该片改编自英国文坛当前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此前他的小说《时间里的孩子》、《儿童法案》,还有大热的《赎罪》曾先后被搬上银幕。巧合的是,在电影《赎罪》里,罗南出演了那位嫉妒心爆炸,改变男女主角命运的“心机”女孩。▲ 电影《赎罪》剧照她深邃的蓝眼睛在片中长达十多秒的前推特写镜头中,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结合背景中打字机发出的奇特配乐,可谓影史上的神来之笔。经过《伯德小姐》、《布鲁克林》的历练之后,西尔莎·罗南已有充足的自信在《在切瑟尔海滩上》中担任女主角。胖哥发现,在《在切瑟尔海滩上》中,已经看出了罗南的“凯特·温丝莱特”式的扎实、自然的演技。影片中,西尔莎·罗南饰演的女主角,强硬又脆弱、自信却自卑。强装镇静下的焦虑,失控后的情绪反复,已经被西尔莎·罗南切换得自如且自然。那双蔚蓝的双眸更是“勾魂摄魄”,眉目之间就将人物内心的波折不露痕迹的全盘托出。《在切瑟尔海滩上》讲述的是男女之间的永恒母题。结合当下的热门话题:MeToo运动,以及最近内地一系列曝出的侵犯事件......十分值得玩味,引人思考。先说电影,再表态度。《在切瑟尔海滩上》的故事十分有趣。讲述了新婚夫妇爱德华(比利·豪尔 饰)和佛罗伦斯(西尔莎·罗南 饰)六个小时就终结的婚姻,以及一辈子差身而过的爱情。他们的感情和婚姻裂痕,发生于那场尴尬无比的床上交欢。几十分钟的插叙“前戏”,几十秒钟的“进入”正题,酿就了悔不当初的一次别离。为了拓展6小时的故事信息量,《在切瑟尔海滩上》于前面第一二幕中大量运用了“意识流”的回忆性叙事。优秀的导演在拍电影时,会精心挑选组成故事的每一个画面和声音。拍电影就像把一张画变成一片片的拼图。在保证原本故事完整性的前提下,剪辑师和导演会把拼图重新组合起来。当观众看到影片时,他们会像在一片片开始拼图一般,体验每一个镜头和每种声音。而重点是要确保观众能把拼图拼成“原样”,也就是理解故事的原意。主线故事是新婚蜜月中,两位新人的各种尴尬遭遇。比如晚间大餐时,遇到两位侍者的“打断”和嘲讽;第一次因为意见不统一而发生争执;特别是绵长床戏构成的前戏、正戏,以及后续,三段令人忍俊不禁。同时焦虑难安的尴尬场景,更是放大了男女主角之间的不适,为后面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在这段床戏中,影片时不时以男女主角各自的“走神”,带观众分别进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中。通过两人的回忆,一边了解人物的性格,家庭构成,塑造角色;一边描绘美好的“一见钟情”,还有匪夷所思的缘定终生。心机颇重的导演,在回忆中填塞幸福,却在现实的新婚床戏里制造矛盾。一边是镀金的回忆,一边是灰暗的现在。这场欲盖弥彰的矛盾撕扯,更是将现在表现的揪心不已,急速提升着故事的张力。不光在双线叙事上玩弄结构性的互文,影片最值得称赞的是用各种叙事方法将长方形的银幕上“充满”了情感!充满这个词带有强大的能量和动力。而情感是一部电影的本质,电影的每个画面都与情感有关。影片的情感是双向的,导演在银幕上塑造情感。而这些情感又可以引起关注的共鸣,产生共情。《在切瑟尔海滩上》用画面细节和叙事手段充满荧幕,为影片带来了充分的情感流动。在两人的“初次”交欢下,大写的尴尬带来了生涩和不适。导演不厌其烦的用各种肢体特写表现人物的紧张和稚嫩。比如男主角拉不开的女主衣裳,还有要求女主角自己脱下的吊带丝袜,以及看上去非常撇脚的糟糕舌吻;女主角同样在性事儿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幼稚”。偷偷看两性书籍的厌恶,躺在床上时抓住床单的手,还有吃饭时不停斯磨的双脚......这些肢体动作,让观众如坐针毡,体验了一次凌迟般的性爱经历。影片画面中常常会出现一两个重要的元素凸显整个故事的核心。在《在切瑟尔海滩上》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在大量的特写镜头下,成为了叙事的中心,蕴含了大量故事信息。透过两位主角的表情,观众可以一览无余这场“折磨”床戏的来龙去脉。《在切瑟尔海滩上》让人意犹未尽的原因是影片提供了纷繁的感官潜文本。除了前面的提及的角色表情和肢体语言,以及回忆性叙事,影片的构图和场面调度也非常细腻。构图是导演从现实世界中对的画面选择性截图,是操控画面意义的开始。这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看到、体味画面中最重要的信息,或引发对于潜文本的深度深刻。影片开始于两人携手从远方的海滩走向近处的酒店。中间有从近处走向远方的全景式呈现。结束于两人的分离。无论从拍摄角度的选取还是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上,都逐渐呈现出距离与隔阂。那种亲密的关系在场面调度中逐渐失去。让观众对两人的关系提心吊胆,心生不忍。其中,两人在岸边的废弃的木船上的交流,充分展现了构图和角度带来的“言外之意”。因为角度原因,仿佛在船是的女主角,一边落寞的男主角。象征两人关系的彻底破裂,预示着分离。影片在第一二幕耐心的“充满”画面,第三幕则负责情感的破闸而出。第三幕用最短的银幕时间描述了两人未来几十年的经历。《爱乐之城》的假如式选择结果在该片中得到了又一次感人复刻。假如,那一秒,他回了头,她牵了手。也许结果会完全不一样。可假如只是假如。期望和现实之间的差别才是电影叙事的动力源泉。而分离才是爱情永久的完美封印。失去也是真爱永不过期的防腐神药。毕竟错过才会给观众的心上插上一刀,让人不会忘却。《在切瑟尔海滩上》在影片的最后,再一次给两位主角留下了选择的可能。以开放式的结尾放大了一次行为会给人造就终身遗憾的可能。《在切瑟尔海滩上》描绘了一场诗意后的骤垮。画面中充斥着河边的泛舟、乡间的绿草、绅士的板球、牛津的叹息桥、英伦学院;配乐是古典和流行的水火交织,海顿、舒伯特、莫扎特、巴赫,查克贝利、猫王、甚至是艾米怀特豪斯。《在切瑟尔海滩上》用各种叙事技巧丰富了故事和人物,将一幕原本小而美的感情纠葛提供了广阔的解读可能。比如女主角为什么和排斥性;两人巨大的阶层落差是否造成了悲剧;还有历史的更替,性爱认知对于爱情造成的影响;女主角将真爱与性爱分离的思想,灵与肉的分割是否现实等话题都在影片中得到了阐释的缝隙。该片甚至给当下热门的MeToo话题也提供了解读的可能性。其实影片中,两人的遭遇来自对于性的陌生和误解。刘瑜对于近来一系列事件的有着这样的解释:关于MeToo, 我特别同意一个朋友所用的词汇:“补课”。男人补尊重和自律的课,女人补自我保护的课。但是,既然是“补课”,对某些Minor Offenses 是否一定要用今天的标准去衡量、一定要对方不身败名裂绝不罢休?法律上有所谓“法不追溯既往”原则,道德原理自然不完全相同(毕竟道德的稳定性远远超过法律),但是用今天的标准去衡量过去的行为, 或许可以宽容那么一丁点?为什么很多女孩不当场反抗、求助?因为她们自己都不知道那是性骚 扰,所以”懵圈”了,今天这场运动到来,才反应过来原来那就是性骚扰。那么,在某些情况下(仅仅是某些情况下),是不是男性同样可能也没有认识到轻浮的摸摸拍拍、讲黄色笑话、自作多情下的性试探是性骚扰呢?我不愿看到只有警觉、失去温情的男女关系,正如我不愿看到一种只强调权利、否认责任的女权主义。影片中,两位主角没有时间去“补课”。当经历足够丰富之后,我们发现,其实两人完全有可能跨越“当时”的障碍。但年轻气盛的决绝却酿造了终身遗憾。影片很浅显的,以全知的视角道出了其中的道理。为什么你们两人不行,而换了人之后,却行了呢?所以,观念影响了人的判断,影响了人的行为。这里不是给himtoo洗白。只是希望万事皆有各方表达的空间,不能让一种思维成为唯一的声音。当然,女性的宽容以男性的自省为前提。 如果冒犯者不自省、不道歉,甚至倒打一耙, 要求女性宽容显然是个笑话。

上一条 下一条
类似笑话
热门笑话
其他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