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水平不斷提高,老年人對於精神、服務等方麵的需求日益增多,但是現狀是子女都忙於工作無暇顧及。這種情況下,網路上新出現了一個詞語叫做「抱團養老」。也就是一些互為老同事、老同學、老朋友或者同住一個小區的老人自發「抱團」生活,互幫互助。這種模式新穎,吸引了不少老人。
1. 「抱團養老」沒想的那麼美好!
又一起「抱團養老」散夥的實例 本來,10月是薊州山區最美的季節,城市裡的人愛在這個時候進山遊玩兒。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我們這一撥兒人,卻一起吃了個「散夥飯」,離開了風景不錯的山村。經過3年多的相處,我們曾經讓很多人羨慕的抱團兒養老,最終沒有形成我們原本想要的樣子,多少有些失望。為了避免以後出現更多的矛盾,就好聚好散吧。這些年,很多中老年人喜歡轉發那種「老了這麼過」「抱團養老」等文章,好多人嚮往著,到老了,有一個院子,養花、種菜、喝茶、聊天兒……要是有幾個合得來的老夥伴,住在一起,彼此照顧,不給兒女添麻煩,自己也不寂寞,是多麼好的事兒啊。 我們算是真正付諸行動的一撥兒人。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我們一些老同學一直保持著聯繫,前幾年開始商量是不是真的可以試試抱團養老?4年以前,有件事促成了這個計劃。當時,我們一個女同學的獨生兒子因意外走了,本來她很早就離婚了,再遇這個打擊,進入了極度崩潰的狀態,天天只想自殺。為了安慰她,也怕她出意外,我們幾個老同學就輪流陪著她。特別是我,因為我也是單身,所以更方便些,與她同吃、同住,就為了讓她走出陰影。這件事,讓我們深切地感覺到:人在遇上難處的時候,真得身邊有人。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因為這件事,大夥就又提起一起抱團養老的事。正好,有一位同學的親戚在山區,有個不小的院子想租出去,租的費用很低。我們去看了幾次,風景挺好,院子也夠大,房子足夠多,就真的動心了。 最終,我們一共7家決定搬到山裡去「搭夥」過日子。這7家當中,有5家是單身的,我想可能就是因為擔心一個人的晚年太寂寞,想有同伴在一起,所以單身的人更支持這種方式。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這4位單身人士,有我,有那個失獨的媽媽——齊同學,還有一個終身沒有結婚的女同學老吳。還有兩個男的,一個是原來我們的班長,稱呼為劉班長吧,另一個是我們上學時有名的小帥哥,到老了我們還叫他「許大帥」。除了我們這5個單身的,另外兩家,兩口子都挺好的,只是子女都不在身邊,也願意進山一起去生活。房子租了下來,大家還一起設計,找了施工隊,把整個院子整修了一遍。大家攤錢,支出的費用都能接受,忙活了小半年,終於搬到山裡住了。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每家有兩間房,我們還留了一個比較大的「活動室」。剛開始「集體生活」時,還真是不錯。一是大家熱鬧,每天聊天、打牌、到山上采果子……做飯大夥一起吃,我們還包了一塊地,當地的村民給種。我們在院子裏養花、養雞,養鳥,養小狗……有時候,家裡的孩子們過來看我們,順帶郊遊,其樂融融。我們中有幾個會開車的,要想回市裡或者去買東西什麼的,都挺方便。到了天冷的時候,大家便回市區家裡過冬。我們的這種生活,一時間讓親友和同學們特別羨慕,甚至有不少人要求加入我們的團隊。還有媒體人想報道我們這樣的生活方式,被我們婉拒了。世外沒有桃源 什麼事情都是有利有弊,大家在一起挺熱鬧,時間長了,也會有一些問題出來。首先是遠離市區,就醫不太方便,平時頭疼腦熱的小病還沒什麼,要是真有點兒大毛病,確實是不方便。我們這幾家中,有一對夫妻,住了一年多以後,男的身體不太好,經常要去醫院,後來回了市裡。過了大約一年,男的就去世了。老伴兒去世後,女方——我稱為何同學吧,又回到這個大家庭來,因為她不願意在原來的家裡傷心。從積極的方麵上說,她有這麼個「特殊的家」,是好事,大家在一起,支撐失去親人的痛苦。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上說,這麼快就有人去世了,對我們也是個打擊,畢竟大家都是老年人,近距離麵對生死,心裡會彆扭。由此,也有人覺得還是離開這種環境比較好。 再有就是對於城市人來說,「大雜院」式的生活,畢竟不像家裡單元房那麼私密。特別是幾個單身的人,獨居慣了,有時候也不願意總湊在一起。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不一樣,有人懶,有人勤快,勤快的總是打掃院子,給大家做飯什麼的,久而久之會不平衡。再有養花養草,養小動物,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兩個女同學比較怕狗,而劉班長又不喜歡早早的就有雞叫……當一種生活的新鮮感變淡了,矛盾也就多了,各種小的爭執爆發的頻率越來越高。 再有就是情感問題,這個不能不說,幾個單身的人常在一起,不能說心裡沒什麼想法。真的情投意合,能走到一起,也不是不可以,但因為大家總在一個屋簷下,出現的問題就比較複雜了。在這些同學裏,許大帥比較「受歡迎」,雖然現在年紀不小了,人依舊挺精神的,而且多才多藝,平時在院子裏拉琴、唱戲,談古論今,還做得一手好飯,是挺有人緣兒的。失獨的媽媽齊同學,對許大帥一直挺有好感,許大帥並不是很拒絕,可是,他更想追求的是一直沒有結過婚的吳同學。吳同學年輕時為了照顧身體不好的父母,把自己的終身大事放一邊兒了,後來年齡大了,也不想找了,現在晚年了,倒有些心思。相對我們來說,她身材好,學歷高,退休金也多,還是「初婚」,許大帥更喜歡她也有道理,在共同相處的時間裡,兩個人關係越來越明確,後來經常一起回市裡,好幾天不回來,弄得齊同學特別失落,慢慢地和吳同學也不說話了。 齊同學可能是太怕寂寞了,就經常找劉班長訴說心事。說實話,這些年,我和劉班長的關係一直挺好的,我們彼此也有那個意思。可是,齊同學不斷地幹擾著我們之間的關係,她的方法就是「賣慘」,經常哭哭啼啼的,劉班長就總安慰她,帶她去山上玩兒,散心什麼的。這個當然影響我的心情,我覺得齊同學最痛苦的時候,我幫了她那麼多,現在她這樣,不太合適,所以我們之間也鬧了矛盾。我對劉班長也有很多抱怨,本來關係還不錯的,弄得很彆扭。後來,又有剛剛失去老伴兒的何同學,一直精神狀態不好,兩個男同學總是輪流地安慰她,這個可能只是同情,但對於本來已經很複雜的幾個人之間的關係,就更有點亂了。而院子裏惟一一戶「完整」的人家,夫妻倆可能是覺得這個院子裏的「戲」越來越多了,自己也得參與參與,就經常在幾個人之間傳遞「信息」,表麵上看是調解矛盾,實際上製造了不少矛盾,弄得大家都不痛快。 各種問題越出越多,今年中秋的時候,許大帥提出,正式要和吳同學結婚了,打算回市裡過日子。而齊同學、何同學也都提出,不打算再在這個院子裏住了。於是,大家決定收拾東西,打道回府。3年多的抱團養老以失敗告終,大家到最後並沒有到撕破臉的地步,但心裡都不是太痛快。看來真想享受世外桃源的生活,並不那麼容易。 2.聽聽大家對於「抱團養老」的意見
會有矛盾,但我們更不想孤獨 「會有矛盾,但我們不想孤獨。」當初杭州餘杭13位老人「抱團養老」的消息再度引發熱議:據錢江晚報報道,杭州餘杭79歲的朱榮林和74歲的老伴王桂芬招募誌同道合者到他餘杭自家的別墅抱團養老,同住的俞阿姨老兩口從100多位報名者中選了4對夫妻。一年時間,有人離開有人補進,抱團的人數從最初的4對,變成如今的13人。 這群抱團養老的叔叔阿姨在試驗了一年後,也分享了他們的心得。抱團養老的好處非常大。大家住在一起彼此有個照應,生活不孤獨。這些好處,對於老年人非常重要,人們往往會因為一些矛盾,暫時忽略了這些了好處。 找誌同道合的夥伴互助式養老是近年來熱議的話題,我們也很難得真的找到實施的老人。這種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吸引力,而從實際情況看,確實還有很多要充分考慮的問題,不是大家一時熱情湊到一起就能過日子。要協商好經濟共同分擔的內容,更重要的還是生活習慣以及情感問題,還有就是養老服務應該延伸得更廣一些。這幾位老人的嘗試確實是給很多人提了個醒,互助沒問題,關鍵是充分考慮適應度,盡量避免不必要的矛盾。 越來越多的老人,走出家庭,參與群體旅居 退休後突然閑下來的老人,其實對於「伴」的需求越來越大。「拚飯族」、「拚玩族」的人也越來越多。
這很好,這是一個又一個的生活試驗,慢慢的,很多老人的觀念改變了,他們不再覺得只有血緣上的親人才適合住到一起,或者,生活中彼此有矛盾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而且,遇到矛盾,對於如何心平氣和地解決矛盾,也有了很多的經驗。更重要的是,人們越來越懂得如何找到,或有機會找到和自己真正誌同道合的人。試想,你從來不出門,參與群體活動,這樣的人一旦參與「抱團養老」,肯定不適應。 農村條件越來越好給經濟基礎差的老人提供條件 現在的農村跟以前也不一樣了,現在的農村,生活條件便利了很多,城裡買得到的瓜果蔬菜,農村也有,且交通也發達了很多。以後慢慢的醫療資源開始向農村傾斜,就更加適合養老了。
現在就有很多老人,退休之後,選擇去農村「抱團養老」,努力過上神仙般的田園生活。其實對於養老來說,農村的氛圍要比城市裡好很多,在農村,種點蔬菜,養點小動物,養一些植物,早晨出去遛個早,跟其他年紀相仿的老人一起打打麻將,下下棋,才是讓人嚮往的晚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