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曰:「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也就是說,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而湯品乃是上佳! 寒冷的冬天是喝湯的好季節,暖暖的湯,不僅有滋補的功效,而且能在冷天溫暖手腳。烏雞湯、骨頭湯、鯽魚湯、羊肉湯、蔬菜湯等等,聽到這些湯名,口水直流,在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還能補充人體冬天所需的營養物質,增強人體抵抗力、免疫力,對驅寒、排毒、防治感冒、哮喘等效果非常好。 在這裡,要提醒大家的是湯品雖然功效多,但是一定要喝對,這樣才能起到保健的作用。 冬天喝湯,注意這7件事,不勞醫生開藥方
湯「渣」同吃:有人用魚、雞、牛肉等高蛋白質原料分別煲湯(時間6h),實驗表明,這些湯雖然看上去非常濃厚,但經檢測,蛋白質的溶出率只有6%-15%,還有85% 以上的蛋白質仍留在「渣」中。除了蛋白質外,還有很多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素仍留在渣中,所以「只喝湯、不吃肉」是一種浪費,湯裏的「乾貨」千萬不要扔掉。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剛煲好的熱湯,涼一涼再喝:很多人卻偏偏喜歡喝很燙的湯且喝的很急,認為喝進去更暖胃更暖身。而WHO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專家發現,過熱飲品會造成黏膜燙傷甚至消化道黏膜惡變,可能會引發食管癌。「過熱」指的是飲品溫度在65°C以上。所以,剛煲好的湯,冷一冷(不要超過50℃)再喝吧!
煲湯也要注重食物多樣化且食材新鮮:任何一種食品所含的營養素都不會很全面,因此,提倡用幾種動物或植物性食品混合煲湯,不但可使味道更加豐富,也可使營養更全面;新鮮並不是歷來所講究的「肉吃鮮殺魚吃跳」的「時鮮」。現代所講的鮮,是指魚、畜禽殺死後3~5小時,此時魚或禽肉的各種酶使蛋白質、 脂肪等分解為氨基酸、脂肪酸等人體易於吸收的物質,此時不但營養最豐富,味道也最好。 喝湯也要分時間:飯前、飯中喝湯,飯後不喝。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飯前喝湯可潤滑口腔、食道,起到開胃的作用;飯中適量喝湯也有利於食物與消化腺的攪拌混合;而飯後喝湯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此外,不同季節選擇不同的湯食可預防一些季節性疾病。諸如夏天綠豆湯、冬天羊肉湯等。禁忌湯泡飯:湯與飯食混在一起,食物在口腔中沒經過唾液酶消化進入胃裡,食物不能得到很好的消化吸收,這就給胃的消化增加了負擔,日子一久,就容易導致胃部不適。 這些人群少喝湯:排骨湯、雞湯、肉湯、魚湯裏都含有較多嘌呤,長期食用會引起高尿酸血症。痛風和高尿酸患者一定要少喝這些湯,避免病症加重。 少油少鹽:很多飯館的湯為了提鮮會放入很多的調味料,如鹽、味精等,而不知不覺中消費者很可能攝入了過量的鹽。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日食鹽攝入量應低於6 克。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可據最新的數據顯示,一般餐廳的湯,含鹽量在 1.2%-2%,也就是喝下2 碗湯,有可能就吃下了5 克鹽。食用過多鹽可引發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很多餐館煲出來的湯表面都有一層厚厚的油,魚湯、肉湯等本身就含有足量的脂肪了,在額外加油,也是心腦血管的殺手!【建議大家自己動手煲湯,這樣油鹽好控製】教您一款簡單美味的意式海鮮湯,暖暖的都是愛 食材:蛤蜊、蟶子、墨魚圈、對蝦、西紅柿 輔料:蒜、香菜、幹辣椒、白醋、幹白葡萄酒、鹽、橄欖油 做法:將洗凈的蛤蜊用蒜末和橄欖油一起煸炒至開口;加入香菜、幹白、白醋、幹辣椒;再放入入蟶子和墨魚圈,煸炒出香味;接著加海鮮高湯和現榨番茄汁煮沸;然後加入適量胡椒、鹽調味;最後加入白對蝦,煮熟至變色後出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