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百病源於經絡堵!身上這三經,每天敲敲,渾身輕鬆百病消!
百病源於經絡堵!身上這三經,每天敲敲,渾身輕鬆百病消!
病源
百病 養生保健

2024-11-11 01:00:00

人體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路,內屬臟腑,外布於全身,將各部組織、器官聯結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根據道醫理論,人體內的經絡就像一個縱橫交錯的交通網,聯繫著各大臟腑、溝通氣血。

道醫認為,百病源於經絡堵。在我們身上有三條非常重要的經絡,每天敲一敲,幫你從頭到腳抵禦疾病入侵!

心包經:保護心臟

道醫認為,心包是心臟的護衛,能「替主擋邪」,凡是心血管方麵的問題,要從心包經入手解決。

心包經的走向是從心臟出發,經過腋窩,沿手臂內側的正中線到達指尖,途中有天池、極泉、內關、勞宮等穴位。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位於腋窩頂點的極泉穴和手腕內側的內關穴,都是心臟急救穴。

心絞痛或心梗發作時,彈撥極泉穴,有增加心臟供血的效果;按揉內關穴,也能起到保護心臟的作用。

如果適當地刺激心包經,可以增加心臟供血,有效地保護心臟。

方法:用一隻手沿對側心包經的路徑,從中指尖向上沿途按揉,內關、極泉等穴重點按揉。

如果覺得按揉比較麻煩,沿心包經拍打也能獲得同樣的效果。

大腸經:增強陽氣、祛除火氣

手陽明大腸經簡稱大腸經,起於食指外側末端,經過手背沿手臂外側上行至肩部,轉向後與督脈在頸後相會。

再轉向前一路下行,經過胸腔、腹腔,最後進入大腸。

大腸經還有一條分支,向上經頸部至麵部,在鼻子兩側與足陽明胃經相接。因此,頭麵部的病症與這條經絡「息息相關」。

《靈樞·經脈》記載「大腸手陽明之脈主津液所生病者」,如目黃、口乾、鼽衄、喉痺等。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認為它是一條氣血很旺的經絡,可以幫助人體增強陽氣或把多餘的火氣去掉。

大腸經主要的日常保健穴位是合穀穴和曲池穴。

1合穀穴:充補氣血

合穀名意指大腸經氣血會聚於此,並形成強盛的水濕風氣。

合穀穴是大腸經原穴,由三間穴的水濕雲氣而匯聚,性溫、量大、所處範圍廣,可擔當起充補大腸經整條經脈氣血的作用。

方法:用對側拇指按揉或用三個手指捏住合穀穴處皮膚,以感到酸脹且能夠忍受為宜。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2曲池穴:排毒減壓

曲池穴是大腸經合穴,為大腸經經氣最強盛之穴,也是大腸經的濕濁之氣聚集的地方。

曲池穴與人體的新陳代謝有密切關聯,因為人體日常排泄體內廢物都是藉助腸道器官,所以經常按壓曲池穴,可以排毒減壓。

方法:用拇指略微用力按壓,以略感疼痛為基準,按住5秒後鬆開,雙手交替互按3-5分鐘。

胃經:保護「後天之本」

足陽明胃經簡稱「胃經」,它上下貫穿人體,每側共有45個穴位,是一條非常重要的經絡。

實際應用中,我們了解得更多是它的分支,這條經絡沿喉嚨向下後行走至大椎穴,接著折向進入胸腹腔。

接著下行至大腿前側,一直下行至足背和腳趾。

道醫認為,「胃為後天之本」,日常的飲食營養都是靠胃來供應,胃的功能是否正常,影響著全身健康。

因此,胃經的功能主治也以「消化」為主,對胃腸消化係統疾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頭麵、目、鼻、口、齒等部位的病症都有良好的功效。

其主要的保健穴位有天樞和足三裏。

1天樞穴:防治胃腸病

天樞穴位於身體的中點,人的氣機上下溝通、升降沉浮都要經過這裡。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主治腹痛、腹脹、便秘、腹瀉、痢疾等胃腸病。

方法:只需將兩手拇指頂在天樞穴位置,然後做輪轉按摩,持續3~5分鐘,堅持揉按便能起到好的養生效果。

2足三裏:全能穴

足三裏是個「明星穴位」,它是強身健體的大穴,「三裏」即理上、理中、理下之意。

經常按摩可使胃腸蠕動有力,幫助調節和改善整體的免疫功能。

方法:用大拇指或中指做按壓,每次5~10分鐘,感覺該處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熱感。持之以恆,可防病健身,抗衰延年。

上一条 下一条
类似笑话
热门笑话
其他人在看